顺治的大忠臣怎成了康熙的大逆贼?是阴谋篡位,还是另有隐情?
向敬之 1 对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如何辅政,《清史稿》如此评价:“四辅臣当国时,改世祖之政,必举太祖、太宗以为辞。然世祖罢明季三饷,四辅臣时复征练饷,并令并入地丁考成。此非太祖、太宗旧制然也,则又将何辞?索尼忠于事主,始终一节,锡以美谥,诚无愧焉。苏克萨哈见忌同列,遂致覆宗。遏必隆党比求全,几及于祸。鳌拜多戮无辜,功不掩罪。圣祖不加诛殛,亦云幸矣。”
《康熙王朝》中的四辅臣 索尼最忠诚。苏克萨哈遭排挤。遏必隆附逆臣。鳌拜喜杀戮。 这样说鳌拜,也是秉承了康熙的说法:“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十叶野闻》) 受康熙旨意,罗列鳌拜罪状的康亲王杰书也说:“鳌拜系国家大臣、背负先帝重托。任意横行。欺君擅权。文武各官,尽出门下。”(《清世宗实录》) 2 鳌拜到底是怎样“欺君擅权”的呢? 先说四辅臣的关系。 索尼是正黄旗,鳌拜和遏必隆为镶黄旗。两黄旗都是皇太极父子亲率。而苏克萨哈所属的正白旗,原为多尔衮兄弟统领。 皇太极死后,未立储君,留下夺位之战。两黄旗鼎力支持豪格嗣统,而两白旗极力推动多尔衮上位。多尔衮提出折中办法把豪格弄出局,自己摄政,便疯狂打压两黄旗和豪格。多尔衮与其胞兄阿济格构陷豪格,使之幽死狱中,随后各强娶豪格一福晋。 黄白对立,日益激烈。顺治帝安排的四辅臣,就是两黄旗对一白旗、三黄臣对一白臣,自会延续往日情仇。
索尼画像 索尼是四朝元老,位居四辅臣之首,但年老多病,且聪明狡猾。鳌拜日益骄恣,索尼装聋卖傻。当初,鳌拜和索尼、谭泰谋立豪格,就是好战友。后来,索尼和谭泰相仇,攻讦死磕,鳌拜因庇护索尼再次获罪,几被革职。如果不是孝庄斡旋,直接将索尼的孙女封为皇后,让首辅做了太国丈,索尼也未必会同几个儿子一同站到老战友鳌拜的对立面。 遏必隆是努尔哈赤的外孙,皇亲国戚,但是典型的骑墙派。他附和鳌拜也是有缘故的。多尔衮当政时,有人告发皇太极驾崩、诸亲王夺位之际,鳌拜擅拨护军,为还是侍卫的遏必隆防守宫门,多尔衮差点弄死鳌拜。遏必隆欠了鳌拜一份大人情。 苏克萨哈属正白旗,原为多尔衮的打黄干将。多尔衮死后,朝局一变,苏克萨哈出来告发故主棺椁中私藏“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之类僭越物品,“阴谋篡逆”,引发群臣要对多尔衮开棺戮尸,因此受到顺治重用,擢为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 苏克萨哈虽热爱皇上,但背叛故主,毫无气节,索尼、鳌拜等人在仇视他的同时,多了一份鄙视。
《康熙王朝》中的苏克萨哈与索尼 鳌拜居四辅臣之末位,但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武夫当国,首当其冲。 3 鳌拜的滥杀,主要是针对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 《清史稿》和《清史列传》都说鳌拜先拿内大臣费扬古(《清史列传》署作“飞扬古”)开刀。他与费扬古本来有矛盾,而费扬古给康熙做侍卫的儿子倭赫,和另外几个侍卫,对四辅臣应该是两黄旗的三辅臣无礼,鳌拜不高兴了,于是以倭赫等擅骑御马及取御用弓箭射杀鹿有罪,将他们和费扬古一众砍了。 鳌拜再把矛头直接指向苏克萨哈。鳌拜强行要给镶黄旗与正白旗在直隶所圈土地置换。朝廷内外“皆言不便”。属正白旗的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纳海和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也持反对意见。鳌拜大怒,即以此事,谋兴大狱,下刑部议罪,必欲置之于死地。对于此事,站在当时两黄旗的角度看,鳌拜是针对多尔衮的正白旗而言,多尔衮已死,鳌拜要还击正白旗又是在维护两黄旗的利益。鳌拜“坚奏苏纳海等应置重典”,索尼、遏必隆不反对,苏克萨哈沉默不语。13岁的康熙帝看出四辅臣有分歧,没有批准。专横的鳌拜攘臂强争,最后假借皇帝的名义,把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处死。
《康熙王朝》中的鳌拜 康熙六年三月,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一起上书请求康熙帝亲政。康熙没有马上答应。六月,“索尼死矣,班行章奏,鳌拜皆前列”。鳌拜大权独揽,独断专行。遏必隆选择明哲保身,对于鳌拜的专擅,既不加阻止,也未曾弹劾。很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苏克萨哈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将其处死。 《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康熙六年“秋七月己酉,上亲政,御太和殿受贺,加恩中外,罪非殊死,咸赦除之。是日,始御乾清门听政。甲寅,命武职官一体引见。己未,辅臣鰲拜擅杀辅臣苏克萨哈及其子姓。癸亥,赐辅臣遏必隆、鰲拜加一等公”。 在康熙亲政大赦之际,鳌拜要对一大辅臣进行灭门甚至是灭族,如果没有绝对的罪证,还是很难通过的。大局已定,康熙还加封屠杀者为一等公,也可以看出他对苏克萨哈一案还是默认的。 《清史列传·苏克萨哈传》记载,康熙在鳌拜倒台后,特谕吏、兵二部:“苏克萨哈虽有罪,不至诛灭子孙。”康熙承认苏克萨哈有罪。 鳌拜与苏克萨哈是姻亲,还是拜康熙所赐。康熙二年,孝庄太后为了政治需要,和四辅臣联姻。索尼有孙女,遏必隆有女儿,鳌拜有女儿,都准备送给康熙为妃子。谁知,康熙当廷指婚,鳌拜的女儿嫁给苏克萨哈的儿子。皇帝金口玉言,鳌拜哑口无言,眼睁睁地看到索尼成为太国丈、遏必隆也是国丈,而自己也想成为皇亲国戚却和最大的旗敌成了亲家。二人并未因此而握手言和,却常常因政见不合发生争论,势同水火。鳌拜在诛杀苏克萨哈一家时,只留了一个鳌拜女儿给苏克萨哈生的孙子,却未见史料记载他是否放过了自己的女儿。 4 随着康熙长大成熟,开始亲政,而四辅臣只留有鳌拜和遏必隆。遏必隆附和鳌拜,鳌拜一家独大。大臣非议,鳌拜“辄请申禁言官,不得上书陈奏”。康熙说可以的,鳌拜说不。康熙不允的,鳌拜仍行。
鳌拜画像 当时在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这个“最有势力的宰相”就是鳌拜。 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两个天生的权力控,组成了一个领导班子,自然要进行彻底的较量,最后以三十条大罪将鳌拜拿下。 至于三十条大罪中有多少真假,各有说法。虽然康熙将鳌拜视为大逆贼,但还是没将其直接砍头,而只是堂而皇之地拘禁。 5 鳌拜专擅弄权,真的是为了篡位吗? 电视剧《康熙王朝》和《鹿鼎记》中,都安排了鳌拜置办龙袍、意图篡位的场景,但这不见史料记载。按理,鳌拜不敢篡位,原因有四: 一、鳌拜虽权倾朝野,但满清八旗兵力还主要掌握在皇家亲王旗主手中,他顶多有镶黄一旗支持。同时皇家也有专属部队,如丰台大营之类,《康熙王朝》不是还设计班布尔善率兵攻打皇城,却被护军头领吴六一很快血拼殆尽吗?这说明鳌拜还没将拱卫京城的卫戍部队拿下。 二、已经在康熙阵营站队的索尼家族,还是实力很强大的,也能保证正黄旗不支持鳌拜。 三、南方割据的“三藩”,也虎视眈眈。在他们手中,有全国一半兵力。鳌拜属于排汉派,自然和吴三桂们搞不到一起,吴三桂也不买鳌拜的账。 四、鳌拜也会联想到多尔衮是何等的强势,只会逼皇帝封皇父摄政王,却不敢直接篡位。而在多尔衮死后,差点被开棺鞭尸,其势力被皇帝很快清洗干净,支持皇帝的人还是最多的。
青年康熙画像 不能否认,鳌拜喜欢权力,想发号施令,但他骨子里还是对皇帝忠诚的。这一点,康熙和后世之君也明白。 《清史列传·鳌拜传》称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又下旨,称“鳌拜战阵功多,特追赐一等男”。雍正继位后,“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加封号曰超武”。这样,无疑是给鳌拜平了反。 只不过,《清史稿·鳌拜传》还多加了一句:“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谕群臣,追覈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命当时为鳌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各旗察奏,录其子孙。”因为在乾隆看来,“鳌拜当日自恃政柄在握,辄敢擅权骫法,邀结党羽,残害大臣,罪迹多端,难以枚举”(《归田琐记》卷五)。 乾隆的做法,也未必是针对鳌拜。雍正生前重用的大臣都被乾隆重点打击,而雍正疯狂镇压的奸逆大多为乾隆加官晋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