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王败寇这个词不适用于刘备曹操,其实只因两件事

狼八卦
2016-09-03 22:37:07

文/王逸风

评价中国历史,人们最喜欢用一个词,那就是成王败寇。成者为王,如刘邦,如朱元璋。败者为寇,如张士诚,如李自成。

但也有一个例外,就是对刘备和曹操的评价。按说,刘备的功业和曹操相比绝对要差很多。

刘备起家时候不过是一织席贩履的无名之辈,后来结识了关羽张飞,到处流浪,好不容易得到四川称汉中王,可是占领的地盘比曹操却少多了。

反观曹操,作为汉朝的丞相,起码从名义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后来扫除群雄,歼灭了袁绍袁术,又平定乌桓。整个北方几乎都被他统一起来。可以说,正如曹操所说,如果没有他,天下将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为什么成王败寇这个词不适用于刘备曹操,其实只因两件事

可是,尽管如此,刘备的名声却比曹操好得多。

一说起刘备,人们的印象就是刘皇叔,一心匡复汉室,一心为民,为人仁义,心系天下。

而说起曹操,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奸雄二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什么好人。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按说曹操作为成功者,他的名声应该比刘备好才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刘备以正面形象出现而曹操则以反面形象示人呢?

多半人可能认为,这是《三国演义》影响的结果。《三国演义》的作者认为曹操是个奸雄,于是极力贬低曹操抬高刘备。

当然,不能否认《三国演义》影响了很多人对曹操刘备的印象。

为什么成王败寇这个词不适用于刘备曹操,其实只因两件事

但《三国演义》并不是根本。事实是,罗贯中是果而不是因。也就是说,罗贯中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古人对曹操刘备的评价大多和罗贯中一致,所以他才这么写。演义中的曹刘形象其实是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的。

那么,作为一个事业失败者的刘备,为什么其历史评价却高过曹操呢?

其实,只因两件事。

这两件事说起来大家都知道,一件就是刘关张三人的感情,另一件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刘备做了这两件事,即使他没有称帝,历史评价也不会低。

为什么成王败寇这个词不适用于刘备曹操,其实只因两件事

我们先来看刘关张三人的感情。演义里说三人桃园三结义,从此成为命运共同体,甘苦与共。历史上君臣之义,能做得像刘备这么好的,几乎没有第二人。当然,正史里并没有记载三人结义之事,但三人感情很好却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关羽也不至于在投奔曹操之后听刘备还活着就封印辞官而去。而若干年后关羽被孙权暗算,刘备又不顾孙刘联盟大义与孙权撕破脸给关羽报仇。

做皇帝不忘兄弟,的确是一件难事。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也不过是给兄弟们一点田地,这已经被很多人认为难得了。其他像刘邦、朱元璋之流,那都是狡兔死走狗烹。

最为刘备的名声加分的要数他对诸葛亮的态度。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而且,那时候,诸葛亮才二十七岁,在江湖上还没有什么资历。由此可见,刘备对贤者确实是十分渴求的。而此后,刘备确实也对诸葛亮放心任用。刘备死后,刘禅对诸葛亮更是言听计从。

可以说,刘备成就了诸葛亮了治国理想。可以说,刘备这样的君主,正是儒家理想中的君主形象。

反观曹操,一生多疑,虽有大功业,在德上到底算不上圆满。他虽一辈子没称帝,但他刚死,儿子曹丕就篡位自立为帝。而悲催的是,在曹魏集团成长起来的司马氏集团,后来更是把天下弄得一塌糊涂,这可能也影响到人们对曹操的评价。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