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中最可怕的不是丧尸而是赤裸的人性
文/何二恬 ►先声明,文章里有些话不大中听,是必然也是必须,冒犯之处,多见谅。 《釜山行》把现实横刀截断、放大,血淋淋的给人看。整个过程中我曾掐着被角嚎啕大哭,破口大骂,看完后蜷在床上一动不动待一会,不想说话。片子传递一种绝望,一种世界并不会好起来的绝望,很难摆脱这种绝望。但绝望之后,我的内心蒸腾着一股愤怒,好像横着在体内冲撞。然而开始写,更多了一种坚定的平静。 因为世界已经够糟糕了,不会再坏到哪去了。人性之灾,无人幸免。 片子人物设置涵盖了尽可能多的社会角色,也尽可能回归现实。丧尸眼睛怕黑和丧失智能的假设给人一丝逃生的可能,让影片有了叙事基础。 所谓人性的残酷、拙劣和复杂,影片从多维度展开。故事有了前提,就像是有了锅,各样愚蠢的人类是鸡鸭鱼肉蛋、蟹虾菜豆瓜,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利益是汤料和调味品,一道终极黑暗料理诞生了。 吃下去会腹泻,但消化系统不同,每个人总归还是会选择适应自己的那部分吸收进去。人性之倾轧、自私和荒芜……
教育和利己主义 厕所里,狼狈不堪的跛脚大叔蜷在地上抽搐说什么。 高速巴士公司金常务揉揉秀安的头说,“小鬼,要是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会变成他这样。” 秀安,“妈妈告诉我,说这种话的不是好人。”是的,说这种话的不是好人。 社会充斥着成绩至上论。因为成绩好,意味着好的升学机会,好的大学,好的工作,好的人生。但这是错的。 智力算上是天赐的财富,出身和家庭环境不取决于每个人自身,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每个人在体制内的学习生涯。但是成绩与品格无关,甚至与思想深度也不成正向比例。我的一些朋友,他们或许成绩并不出众甚至十分糟糕,但是他们十分懂得生活,有时候他们能教给我的东西,是深刻的,是实实在在的深刻,踩在地上的深刻。
我常常想,我今天能够坐在电脑前打字,是幸运的。我有渠道能够看到各种电影是幸运的。我出生在一个平安喜乐的家庭是幸运的。而我恰巧有那么一点点的能力与天赋,也是幸运的。我说的幸运,并不夸张。因为我知道,有些人会穷尽一生的力量求得一个普通的家庭,获得一点点通往外界的机会,看到一点点不同的世界,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他们没有机会。我的读者,你们想过么?你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拥有空闲的时间,打开一片推送,选择看,或者关掉。 以前,考试是一切。考试那么难,消耗了所有的精力。然而,我慢慢发现考试是最最简单的,最最公平的。付出就有回报,基本成正向关系。可是人生从来不是。在人生的竞技场里,想着处处寻求公平,就是毁灭自己。如果人生是一张试卷,我们都只会不及格。 我曾经历周围的也很“优秀”的同学为了一个荣誉不择手段,在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试图靠近过同学之间的利益纠纷;我曾在H1N1肆虐的时候恰巧身体微热,一个同学得知后第一时间恐慌地看着我说,“快离我远点,万一传染给我怎么办,”我并没有远离这个同学,或许她都忘了自己说过这么一句,但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你看那个无所不用其极的金常务,他的西装和社会身份,丝毫无法掩饰他做的令人发指的事情。
所以各国的教育其实都或多或少是有这样一种倾向,倾向于精致的利己主义。不赞成不算早的“早恋”,不赞成培养兴趣耽误学习,不赞成逾越和特立独行。越是少些无关紧要的在乎,通向那个至高无上的,冠冕闪闪的成功殿堂的路就越宽敞和顺畅。那些徘徊的,看看风景的孩子,如果幸运金榜题名,会被说成懂得轻重,如果不幸落榜,会被说成不识大体。 如果说人性本善,那么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是混蛋,我们没有谁比谁更高贵;如果说人性本恶,那么我们每一个原本的恶人,也都值得同等体面,也同等不体面的生活。 言论和反智主义 “因此政府,基于国家灾难状况,为了保障国民安全,防止事态扩散。万幸的是,因为政府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暴力示威在慢慢被控制住,预计最早可在一天内结束。各位国民,不要因与现事态关联的,莫虚有的恶性流言蜚语而动摇,谨记以冷静的态度,在家庭中坚守自己的岗位。我们现应毫不动摇的相信政府,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摆脱影响前进。如此一来,大家也将安然无恙。” 这是片中韩国政府发表的官方言论,“安抚人心”的官方言论。丧尸屠城,已经不是民不聊生,而是民不是民,人已非人。安抚即放屁,真相才让人生存。这是影片绝佳的讽刺,或许也没有国家能够幸免。 所谓的民主是真的么?是不是粉饰下的太平?伤亡人数是真的么?灾情程度是真的么?我们可以信任谁?他们在怕什么?
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要直面残酷。掩饰是反智主义的。我们虽不会高喊“金爷爷万岁”,但也会被蒙蔽。最受欢迎的是不聪明的、不反动的、不叛逆的、不摇旗呐喊的乖孩子,万人一面,方便管理。 真正的“智”,不再是智力所能及,它是分析,是批判,是创造,是刺穿虚伪的面纱,直面赤裸的现实。 面对丧尸,面对灾难,真正的“智”不是坐以待毙,更不是听从小人的蛊惑而放弃基本的常识和生而为人的最后一点良知。既然不能确定还能活几秒,至少让最后的几秒,别活成自己都鄙视和唾骂的智障和怪物。 荒芜和生死抉择 如果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是片中的谁?是至纯至幼的秀安?是计较利益唯独女儿至上的证券基金经纪人石宇?是保护妻儿的壮大叔?还是幸存的圣京?还是花季的少女珍熙? 我想,我可能是那对老姐妹里的妹妹,那个略微轻蔑,抱怨着生活,最终看着一切,发现一切荒芜的老女人。
多么讽刺。拼命闯过几节车厢的几人,没有被丧尸伤害,却被同类孤立和中伤。金常务蛊惑大众,车程人员懦弱跟风,和剩下的丧失判断力的人们,就这样将自己的同类排斥于安全地带。 这对姐妹里的妹妹,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姐姐,没能踏进那安全的车厢,拜这些“惜命”的人所赐。她慢慢走近,隔着玻璃看着姐姐的眼睛渐白,成了丧尸。 有什么意义呢?活在这群已经丧失人性的所谓的人中间,有什么意义呢?让我最后一次轻蔑地对待这个世界,让你们这群人渣和丧尸同归于尽吧。我也是。毋宁死。 更讽刺的是,被驱逐到下一节车厢的宇和其他人,获得了短暂的活的机会。 悲剧和人性之灾 这是一出悲剧,人人都想生而为人。如果非要说悲剧的根源,就在于那艘病鱼船。人性于细微之处的不堪造就了世界的毁灭。散户不重要,一切服从经济利益。世事如此,人们再也没有敬畏之心。
《千与千寻》里说,别太贪吃哦,贪吃会变成猪。《釜山行》告诉我们,这一秒好好活,有点敬畏之心吧,下一秒,你就可能变成丧尸哦。 宇平日的利己,是习惯了还是为了女儿好好活?自私至极的金代理与全世界为敌,最后一刻,只想见一眼妈妈。世界的悲剧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需要和需要之间,总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 人性之灾,无人幸免。 结尾 两个男生朋友和我讨论结尾。 一个说,小孩不唱歌,狙击手不开枪,这样结局是不是更深刻? 我觉得,首长说击毙两人的时候,讽刺的作用已经体现。还是原版的结尾好。 另一个说,其实到小孩唱歌就截止更好。 这个思路不错,没人知道她们俩究竟是死是活,有悬念。 可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该尊重现在的样子。已经够绝望了,够了。
写在最后 沉重之后,一个姐姐逗我,你知道《釜山行》教给我们什么吗? 什么? 一是健身的人变成丧尸更慢,二是灾难之中远离孕妇。 哈哈哈。 可我觉得电影教给我们这样一件事——再绝望,也要大声唱出歌来,说不定会有好事发生哦。 再说一遍。 人性之灾,无人幸免。从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