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家娃到“中国多宝鱼之父”

舞动的月色
2012-11-12 17:08:41
雷霁霖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海洋鱼类养殖专家。图为11月2日他在上海海洋大学作学术报告。
雷霁霖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海洋鱼类养殖专家。图为11月2日他在上海海洋大学作学术报告。

  本报宁化记者站 俞祥波 文/图

  雷霁霖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海洋鱼类养殖专家。图为11月2日他在上海海洋大学作学术报告。

  2011年4月,雷霁霖院士与夫人马翠萍教授回宁化省亲,向母校宁化一中捐资10万元设立奖学金。

  11月6日,山东省召开科技兴农大会,福建省宁化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获“山东科技兴农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

  雷霁霖是著名的海水鱼类养殖学家,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的主要奠基人,工厂化育苗与养殖产业化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多宝鱼之父”,荣获过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杜邦科技创新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功勋科学家奖等荣誉。面对这些荣誉,他内心相当平静;而成为第二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首席“城市骄傲”形象大使,却让他感到激动和兴奋。“每个人,不管他离开多久,走得多远,都不会忘记家乡。能成为家乡的形象大使,我感到很荣幸。”雷霁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作为从客家祖地走出去的科学家,雷霁霖深情地表示,客家人的吃苦精神、团结拼搏的传统是他一笔巨大的财富,帮助他成长、成才、做事业。

从客家娃到“中国多宝鱼之父”
从客家娃到“中国多宝鱼之父”

  客家山里娃走向大海

  1935年5月,雷霁霖出生于宁化县城。说起故乡,“山清水秀,很美很有灵气,我很喜欢这里。”雷霁霖说。小时候,家里做点小生意,让他能进学堂读书。那时,雷霁霖爱在翠江河边留连,一边读书,一边沉思。“他很安静,静静读书思考,和我们都不太一样。”雷霁霖的校友黄瑞海老人介绍说。

  高中毕业前夕,雷霁霖看了一部有关青岛风光的电影纪录片。那是他平生第一次看到大海。美丽的海滨风光深深吸引了这位山沟里的少年。他决定到青岛去。当时山东大学位于青岛,就成了他报考的首选。

  1954年,雷霁霖接到山东大学录取通知书,一个山里娃实现了从高山走向大海的梦想。

  当时交通不便,雷霁霖穿草鞋、挑行李,徒步翻山三天三夜,才到达江西广昌,从那搭长途汽车到南昌,再坐火车来到梦寐以求的青岛。

  上大学后,家里已无法给他任何经济上的支持,他完全靠国家每个月12元的助学金生活,吃饭穿衣,日用品,包括棉被理发,都是助学金来支付。这时,客家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开始显现。“我非但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很幸福。尽管那时候上海来的一些学生生活条件比较好,但我不抱怨,不攀比,一门心思学习研究做实验。”雷霁霖回忆说,那时同学都喜欢和他交往,认为他好相处,人单纯,上进心强。为了节约开支,不管星期天还是节假日,不论严冬、酷暑,雷霁霖基本都在校园中度过,每天过着“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却很充实。

  在山东大学,雷霁霖师从著名生物学家童弟周、叶毓芬等教授,走进了动物胚胎学这块天地。老师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深深影响了年轻的雷霁霖,也唤起了他对海洋动物的浓厚兴趣。1958年,雷霁霖毕业分配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始了在海水鱼类增养殖方面的研究。“少年生活和大学生活,都比较艰苦,但是却锻炼了我。直到现在,我77岁了,仍然从事繁忙的科研工作,经常全国各地走,讲学蹲点培训会议,但是在精力体力上完全没有问题。”雷霁霖说。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