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未来将会需要这样的舰艇 它们会与现役舰艇存在很大不同
从2008年年底开始,中国海军便开始了印度洋-亚丁湾反海盗护航任务,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执行远距离制度化军事任务。从一开始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到现在护航任务基本不出现在新闻节目,不经意间中国海军的亚丁湾护航走过了近8年时间。
在这8年中,中国海军已经派出了24批护航编队,共有72艘次舰艇参加了护航任务,其中作战舰艇48艘次。通过这些年的持续远洋作业,中国海军检验了自身的远洋作战航行和作战能力,并在新型舰艇的设计上做出了更多改良。作为中国海军目前唯一执行的制度化远洋任务,亚丁湾护航不仅仅检验了海军的远洋能力,还为维持地区海上秩序、打击海洋犯罪做出了贡献,这说明中国真正承担着国际公共物品供给的责任。亚丁湾护航是个良性的制度平台,对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进一步融合起到了非常建设性的作用。
在48艘次作战舰艇中,大部分为052B/C型驱逐舰和054/054A型护卫舰,另有3艘071型船坞登陆舰,这些都是中国海军现役主力舰艇,参加亚丁湾护航具有远洋高强度训练的性质。不过对于这些舰艇,他们并不是为护航任务设计,而是为舰队作战设计的。舰上的大量先进传感器、武器系统事实上没有用武之地,真正参加过实战的仅有舰载直升机、硬身橡皮艇和12.7毫米机枪。由于中国海军缺乏定期远洋任务,这些大型作战舰艇参加护航作为训练是可以理解的。但一旦中国海军有更多的远洋任务,大型舰艇参与低强度的护航任务就显得很不经济,舰上设备事实上是浪费的。
要论经济性,参加过护航任务的2艘053H3型护卫舰可能在经济性上相对较好。053H3型护卫舰标准排水量2250吨,满载2393吨,最大航速26.5节,巡航航速16节,续航能力约为5000海里/16节。053H3在武备上反映了90年代中后期中国海军的技术水平,可以应付低强度海上冲突。不过相比而言,053H3的干舷较低,适航能力谈不上出色,同时吨位限制又增加了其补给次数需求,加大编队的补给调度作业量。053H3本身设计为近海使用,这是其一大缺陷。至于056型护卫舰则作为新一代港口护卫兵力的核心,其传感器和武备都属于低端经济型配置。但是056型护卫舰的吨位小于053H3,远洋高海况适航能力更差,自持力也不如053H3。因此,056比起053H3更不适合远洋作业。
但是,中国利益以及大跨步走向海外,有大量海外利益需要军事力量提供安全保障。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海外利益受损多发生在缺乏合格现代海军的发展中国家,许多甚至是失败国家。因此在执行海外保护中国利益这类任务时,海军需要的倒不是高端配置用于舰队决战的航母编队,而是可以长期远洋活动并快速部署的中低端作战舰艇。因此,中国海军未来将有大吨位低端护航舰的需求,在保证海外存在的同时降低其运转成本,避免耗资过大导致浪费。
这类舰艇应当类似于法国“花月”级二等远洋殖民地巡逻护卫舰或者美国海军的“佩里”级护卫舰,其武器和传感器不需要非常先进,建造标准不必如主力舰艇一样高,以保证其建造和维护成本可以很好地控制。这类舰艇应当具有很好的适航性,保证在高海况条件下也能执行起降直升机这类复杂任务。这类舰艇还需要较大的舰体空间,以保证足够的续航能力和自持力,容纳包括舰载航空兵、陆战队、特种部队等多兵种部队部署上舰,保持较低但够用的作战能力和较好的情报搜集处理能力,适应海外、远洋长期部署。这类舰艇战备水平应当较高,一旦有事,这类舰艇能就近较快抵达,在局势恶化时实施撤侨等行动,或维持局势影响力等待主力舰队抵达。这类舰艇主要承担的是远洋打杂任务,或许将是未来利益遍布全球的中国和中国海军较为需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