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20161022期风雨泗州城第四集大河沧桑 泗州城深埋地下三百多年
【风雨泗州城】岁月面前,“她”远比你想象的更有力量 江苏淮安,有着“中国运河之都”的美称,从明初清江浦开埠以来,成为了运河漕粮重要的储存、中转之地,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自从黄河夺淮以来,黄河的水患就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到了明代的万历年间,更是将国家的经济命脉——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运河连年冲断。 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578年二月,即明万历六年,一位叫潘季驯的的官员被调到这里“江湖救急”,治理黄河、大运河漕运。 “造”了个洪泽湖 潘季驯在考察了后认为,清口作为黄河、运河、淮河的交汇口。随着黄沙淤积,河身不断抬高,淮水下泄困难,成为泗州水患频繁的一个原因。 于是,潘季驯决定加高洪泽湖的高家堰大堤,将淮河水拦蓄在洪泽湖,让淮河从清口倒灌黄河,冲走淤积的黄沙,并将黄河河道维持在徐淮一线上。这样既使黄河不能南决危及皇家祖陵,也不能北决冲溃山东运河,阻断漕运。 潘季驯这次治理黄河,在后世形成了两个世界瞩目的人文景观,一个黄淮平原上的黄河故道,另一个是今天中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 建了个“石工墙” 潘季驯为保护泗州城进行的另外一项工程,就是建设高家堰大坝迎水坡的立式条石墙护面,又叫“石工墙”。 这些从山东和盱眙等地运来的玄武岩条石,每一块都重达千斤,今天,这道长达百里的石堤依然雄伟壮观。 并且,潘季驯为防止黄河水南淹泗州,还在苏北平原的普通小镇归仁集上修造了全长60多里的归仁大堤。 “惹”了个大麻烦 万历七年,公元1579十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潘季驯为治理黄河提出的“两河工程”提前竣工。黄河河道被固定在开封、徐州、淮阴一线,即今天的黄河明清故道,行水达三百多年。 也在这一年,长60里、高一丈二尺的高家堰洪泽湖大坝也筑成了。洪泽湖开始变成一个巨大的平原水库。 洪泽湖拦蓄淮河水,进而用清水倒灌黄河,保证了漕运的通畅。但由于黄河大量泥沙的淤积,使得洪泽水位升高,成为高高的“悬湖”,淮河河床淤积得更高,水位愈涨。 即使泗州城已经处于万分危厄之际,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依然眷恋着自己的故乡,不离不弃。 明朝治理黄河在当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难以兼顾的国家战略。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走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的盛世时光,也经历了与洪水搏斗的难忘光阴,江淮名城泗州已经走到了它生命的最后时刻。 夏六月,大雨倾盆而泄,大水漫过大堤,城内水深数丈。 泗州城变成了泽国,沉沦了...... 今晚22:06 CCTV-10《探索·发现》播出的 《风雨泗州城》 第四集《大河沧桑》 深埋地下三百多年, 泗州城将展露在您眼前。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