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明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污染物减排全省第一
流域整治 十条溪流要变“景观河” 昨天,潺潺溪流如同一条碧绿的纽带,缠绕着落成刚刚一年的东孚商业街。综合治理中的“过芸溪”,俨然成为了如今游人眼中的绝佳风景。 “过芸溪”在短短时间内所发生的嬗变,正是市委、市政府拉开的全市溪流流域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去年12月,我市全面启动十条溪流流域的综合治理与景观规划工作,海沧区的过芸溪,集美区的瑶山溪、后溪、深青溪,同安区的东西溪、官浔溪、埭头溪、龙东溪,翔安区的九溪及翔安新城东坑湾至南部港汊景观水系,位列其中。 我市的目标其实很明确——在不长的时间内,让岛外十条溪流都变身“景观河”。按照目前已经出台的有关规划,对溪流的治理不光光是截污,同时还将根据水体不同的功能区划进行防护和空间开发利用,展现和塑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形成连接“山、海、城”的生态通廊。 除了计划在明年3月完工的过芸溪流域整治工程之外,我市投入1.3亿元,瑶山溪流经灌口城区的风景湖综合整治工程也格外令人瞩目。有关部门的思路是,从河道整治、市政道路建设和景观工程三大方面入手建设提升风景湖公园——将污水管网埋入风景湖两侧绿化带下,把污水集中引入附近新建的日处理5000吨的污水处理站,并实现中水回用,用以灌溉林木。 农村环境 连片整治主体工程完工 汀溪镇山区的半岭村,对于不少人来说还很陌生,但这里的“海蛎壳”因为演变为过滤农村生活污水的廉价材料,却曾受到全国媒体的关注。据了解,村里地下的“海蛎壳层”厚度达到30公分,不仅可以阻挡水中的杂质,还能对污水起到神奇的生化脱磷作用。 由于地处偏远地区,远离污水处理厂,山区农村的污水排放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市近年来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连片整治”的概念,通俗地说,就是让多个村庄共同建设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让各村村民共同受益。 红花绿叶掩映着宽阔的村道,棕榈树风姿绰约,楼台亭阁古朴典雅……近日记者走进汀溪镇半岭村,看到的是这样的温馨场景——涉及汀溪镇汪前、造水、五峰、前格、半岭等5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52个整治点的汀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圆满地画上句号。 不仅如此,昨日,从有关部门传来的好消息是,目前,我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经过整治后,片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75%;经过取样监测,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农灌标准;汀溪水库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示范片区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农村环境整洁,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十八大的暖风,从北京吹来,扬起厦门的绿色风帆。在驶向生态文明的航程中,厦门又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