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让我们对三国的历史容易有哪些误解?

十七楼的安素
2016-11-19 19:59:26

在绝大部分中国人心目中,“三国”无疑是最熟悉,也最值得讲的一段历史。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无疑是因为明朝的文学家罗贯中收集了前人流传的各种三国故事,写出了一本非常精彩的小说《三国演义》。

直到今天,关于三国的小说、漫画、游戏、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依然层出不穷,每年都有新的改编作品问世,其中不乏一些经典之作,相信大家都能对其中的许多经典情节耳熟能详。而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作品,三国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中最为人熟知的一段历史。

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就是很多人忘记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真正的历史有很大的差距,小说中很多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我们在谈论历史的时候,就不能把娱乐作品中的内容照搬过来了。

举一个例子,为了突出武将的勇武,《三国演义》中经常有武将对决的场面:两兵对垒,士兵一字排开,然后两军各派一名武将到阵中对垒。大战一番后,赢的一方一挥手,士兵就掩杀过去,获得战争的胜利。《三国演义》有很多精彩的段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许褚裸衣战马超”都来自于这个设定。

这个设定当然是小说家编造的。

古代武将并非神仙,就算武将武功再高,一个人也不可能同时战胜三五个士兵。何况士兵只需一阵乱箭,武将就被射成筛子了。古人也不是傻子,假如我方的士兵比你的多,就算我的武将对决失败了,接着派士兵上去群殴,又怎么会战败呢?因此武将对决并没有现实意义。在真正的历史中,武将对决偶然出现过几次,那是因为春秋时代的贵族战争中留下的一种遗风,只为显示武将个人的勇武,并不会真正改变战争的结果。

再说一个小说和历史的差别,读小说《三国演义》,我们都会对书中的各路英雄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有的计谋过人,有的武功盖世,三国乱世正是这些英雄大展身手的好舞台。但其实,三国是个重视门第大于能力的时代。那些谋士、武将之所以能被君主重用,不仅因为他们拥有一定的能力,还因为他们的出身背景。

要明白这一点,就要先了解两汉时期的官员选拔办法。

秦朝以后不再有分封制,当官不再看贵族血统,官员要从大众中选拔。在汉朝,选拔官员的方法称为“察举制”。

从董仲舒开始,汉朝独尊儒术,儒家最重视道德。察举制首先考察的,就是候选人的道德水平。这事逻辑上是没问题的,当官当然首先应该品德好。问题是,道德这东西没有一个客观的考核标准。怎么考察每个人的道德呢?察举制的做法是靠人推荐:要求各地的政府定时向朝廷推荐有道德的人才。这些人再经过进一步的考核,就可以培训成官员了。

察举制刚一开始实行的时候,执行得还比较严格,朝廷严禁徇私舞弊,推荐亲友。但是,真正能阻止徇私舞弊的,不是“严格禁止”这样的空头条令,甚至也不是严格执法的清官,而是一套设计完善、能互相监督的制度。汉政府严令官员们必须秉公推荐,禁止推荐亲友,这话说得好听,可是道德高低又没有客观标准,你怎么确定官员推荐人才时有没有私心呢?你禁止推荐亲友,你又怎么证明两个人是不是朋友呢?

制度设计得不完善,时间一长必然有人钻空子。到了东汉,政令渐渐松弛,察举制的缺陷便体现出来,官员之间结成一党,互相推荐对方的子女。结果,只有官宦家族的子弟才能当官,时间一长便出现了“累世公卿”。袁绍家族号称“四世三公”:四代人里出了三个国家的最高官员,他们家就是典型的“累世公卿”。

累世公卿们一辈辈下来,家世越积累越大,财富越来越多,家族中当官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在某个地区垄断经济、政治权力的大家族,就被称为门阀世家。

门阀社会形成了一个只讲血统门第,不讲能力高低的贵族阶层。它使得真正有本事的读书人没有为国出力的渠道,那些当上官的人又不思进取——既然门阀子弟生下来就能当官,那为什么还要认真工作呢?遇见事情少说少做,避免做错事给家族惹祸才是正确选择。

三国时期,曹操想改革“察举制”,用“九品中正制”代替,但换汤不换药,大权还是在门阀士族的手里。

不过,单单是门阀还不足以威胁皇权。最可怕的是门阀拥有了私人武装。

东汉时期,地方军权在太守的手里,太守是负责管理郡的官儿。“郡”是汉朝的一种行政级别,比现在的县稍微大一点。郡的规模很小,所以太守手中的兵力也很小,成不了什么气候。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朝廷常年陷入宦官和外戚的拉锯战中,中央不关心政务,搞得地方政治一团糟。国内爆发了遍布全国的黄巾之乱,边境还有游牧民族不断骚扰。中央朝廷无力组织军队抗衡,必须依赖地方军队,可是一郡的军队规模太小,面对大规模的敌人,必须同时统筹数郡的兵力。因此朝廷在郡之上设立了更高一级的“州”,州的长官被称为州牧,可以掌握数郡的军政大权。

当大批兵力集中在州牧手里的时候,皇权便岌岌可危了。

东汉末年,朝廷忙于宦官和外戚的斗争,统治极为昏庸。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张角利用宗教的名义组织民众造反,称为“黄巾之乱”。黄巾之乱虽然最终被消灭,但是也摧毁了汉朝原有的官僚系统,让各地的官僚、门阀掌握了实权,开启了三国乱世。

因为朝廷无力抗敌,地方上的州牧也好,太守也好,只要能打败叛军,你如何筹钱如何征兵,朝廷都不再干涉。甚至谁能起兵独霸一方,朝廷还给他颁一个太守、州牧之类的官,给朝廷圆一个面子。实际上就是承认了地方权贵可以随意拥兵自立。

在《三国演义》里,我们熟悉的孙权、袁绍、刘表等人都是大门阀,家里很多代都是大官。又因为他们都拥有忠于自己,而不是忠于朝廷的私人部队,因此也可以称他们为“军阀”。

因此,整个三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这些大门阀、大军阀混战的历史。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