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和你的名字哪个好看?
问:千与千寻没看过,但是你的名字真心不错?
观点: 《千与千寻》与《你的名字》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无法比较。下面我从它们不同与相同之处来进行分析。 不同之处: 一、 《千与千寻》并不仅仅是一位少女跟随父母闯入异乡的奇异梦幻,还代表了一代日本长辈嘱托年轻人的警示之梦。我认为整个电影主要表达了一个主题:勿忘初心。 1、千寻可以说代表着所有刚要踏入社会的年轻人,:[1]要承受不知何去何从的惶惑感,笨手笨脚的试着进入社会这个大机器成为有用的一员。(在电影里,不愿工作、好吃懒做的人变成待宰牲畜或煤灰)[2]面对名利、物质等诱惑(千寻的父母身上即可见日本经济虚假繁荣时代的社会风气) 2、汤婆婆剥夺人的名字,并且支配人的含义就在于:名字是自我的契约。当人与社会之规则立约,常常忽略了与自我的契约而丧失自我。细节:千寻在汤婆婆那里签约的时候,本来签是自己的本名荻野千寻,而后被汤婆婆改为“千”;白龙嘱咐千寻,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白龙在千寻的帮助下想起了自己的真名,从而又重新蜕变成了自己。 3、无脸男是一个有着残缺心理的孩子,孤独、被人冷漠。他与千寻形成对照的主要是这么几点:[1]当千寻以一个小工角色融入堂屋的时候,无脸男迟迟徘徊在堂屋之外,体现了无脸男的懦弱。[2]在无脸男发现大家喜欢金子的时候,他学会了巧妙地利用人们的贪婪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对于这个社会的种种规则,千寻的态度总是冷静的面对,不为所动。 并且《千与千寻》的整个画风比较朴素,无太多华丽场景,并且里面人物的画风也是比较奇特的,各种形状都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 《你的名字》有许多个主题,其中最印象深刻的一个主题就是遗忘,人会忘掉许多事与许多人,那些记忆就想是沉睡在身体的某个角落,人要拒绝忘却,这样我们才有坚定的信念一直坚强地走下去。新海诚主要以三叶和泷的灵魂不断互换为主线。 在泷的世界里,繁华的都市,努力地打工,三点一线的奔忙,毕业后找工作的烦恼一个人挤地铁的孤寂,这些构成了一个现代都市的样本生活。 而三叶的世界里小镇是一个与外界联系只有每天两趟电车的穷乡僻壤,没人雇佣也没人嫁过来。 泷和三叶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个体的差异,更是城市与贫困地区的差别,他们俩的世界差异如此之大,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可是作者通过让他们俩互换灵魂,以对方的视角看待世界,这就是爱情的必经之路。 并且整个《你的名字》的画风是比较华丽的,颜色十分绚丽,美丽动人。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与热爱。 相同点:两部电影都有忘记这个主题在里面,通过忘记而后记起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总是在不断忘记和不断记起中徘徊和前进。 观点: 千与千寻。为什么呢?第一故事结构完整,想象力丰富,每次再刷都会有新发现。锅炉爷爷,小玲,无脸男,两位婆婆,还有白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同年龄感悟到的都会不同。千与千寻的经典就不用分析了,太熟悉。 你的名字也是很优秀的作品,故事很好但表现得内涵相比千与千寻就不是那么丰富,时间线不能说乱,因为我只刷了一遍,能看懂,具体的没有仔细理清楚,但有感觉逻辑剪辑还可以更清晰紧凑,就是一开始那段。有很多小高潮,但我总以为会推向顶峰的时候没上去,差点什么,男女主呼唤名字哪里很燃,但还是那句,差点东西。 结尾温情,是很多人开心的,但有我觉得对比前面就显得平淡。最大的问题就是,历史改变了,三叶活下来了,但根据祖父悖论等空间理论,活下来的三叶不是和泷互换身体的三叶了,所以看到这里我是有失落感的。当然很多人觉得此三叶还是那个三叶,但电影没有给出足够的证据,来论证,所以我是不认同的。电影源代码的结尾就是同理。 你的名字是好故事,我很喜欢,因为我心里也有个只能记住名字的人。 但论情节,还是千与千寻更胜一筹,期待新海诚有更加优秀的作品。 观点: 还没看你的名字,但个人认为新海诚的作品还是有一些局限性,通常为小清新,画风唯美,贴近生活。看他的作品会很享受,非常的舒服。 但看宫崎骏的作品则不尽然,富有想象力却又与现实相连,情节会有波动,会引起我对剧情的思考,我一般认为这种作品会更好一些。 如果同时看《千与千寻》和《你的名字》,或许会认为后者更胜一筹,但如果过了10年之后,我或许更愿意再看一遍《千与千寻》。 当然,两位导演其实是各有千秋,拿哲学家和艺术家对比本来就很难说谁更好,谁也不知道新海诚今后还会创作出什么有趣的作品。 最后,我个人还是更喜欢《风之谷》《幽灵公主》《言叶之庭》这几部,没看过的可以去看看,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