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战机安装有着舰尾钩 日本四代隐身机要上航母?
图:最直观的一点,这个拦阻钩太细,离舰载机拦阻钩的粗壮特征标准还有点远,设计重点在控制重量而不是追求强度,很典型的陆基拦阻设计 在日本最近心神的照片中,它的机腹后方出现了拦阻钩装置。通常来说,使用拦阻钩的主要是舰载机,难道心神要上航母?或者日本未来开发的四代机也将是一机多型,具备舰载机型号?事实上拦阻索、拦阻网这些拦阻系统虽然最早是为航母研制、配备在航母上,但是从很早开始,它们就衍生出了陆基版本。因此仅有拦阻钩装置,并不代表就飞机一定就是舰载机。
图:F15J放拦阻钩——众所周知,F15家族中是没有舰载机型号的 陆基拦阻系统最早的用途,是防止飞机冲出跑道,造成严重的损毁和机上人员伤亡。其中拦阻索系统对于飞机结构损伤最小,但是需要飞机具备拦阻钩装置进行配合工作;拦阻网则不需要飞机有特殊设计配合,但是它是有损拦阻,会对飞机造成明显的破坏,拦阻后需要大量的检修工作——对一些本身寿命不多的飞机,还会完全失去维修、再使用的价值。
图:F18前起落架收放故障,使用拦阻网进行降落 具体来说,同样都具备拦阻钩的飞机,舰载机和陆基飞机(比如F22)设计上的主要区别在于,陆基飞机的机身主要结构、以及拦阻钩装置本身的强度都要比舰载机低不少。单纯强度高确实是性能上的优势,但是对于战斗机来说,在材料、工艺、设计水平没有提高的前提下,更高的强度是要拿更大的重量和更高的成本来换的;相应的,舰载机虽然机身和相关结构的强度高,但是也为此更贵、而且飞行性能不及同系列型号的陆基版本出色。 而为了配合较弱强度的机身和拦阻装置,陆基阻拦系统的减速加速度被设置的比舰载拦阻系统小很多,以便更平缓的在更长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分散飞机着陆的冲击。而实现这种效果的主要手段,就是放大拦阻过程的距离,航母上由于甲板面积和着舰跑道的长度限制,必须在数十米内停下来,而陆基上可以放大到数百米。
图:美国空军的BAK-14固定式拦阻系统
图:F16挂索的瞬间 而在使用中的不同则是,对于舰载机来说,拦阻着陆是他们主要的、正常的使用方式。而陆基飞机使用拦阻钩进行拦阻着陆则是非必要尽量不用——特别是80年代以前。陆基飞机在正常机场起降时,需要使用陆基拦阻系统的原因主要是飞机液压系统故障、起落架故障、飞机刹车系统故障、跑道结冰、发动机故障、飞机增升系统失灵(襟翼、前缘缝翼等)。
图:陆基拦阻系统现在可以空运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布设 而在80年代以后,美国和法国开始着手研制可机动的陆地拦阻系统,并广泛北约系统。这时候陆基拦阻系统从单纯的紧急安全防护装置,开始向正常着陆拦阻设施转变。它们的主要作用,变成了提高军用陆基飞机的降落灵活性,能在更短的距离内更快完成降落;很多原来不能用、或者限制非常大(比如降落速度和重量)的跑道、战备公路,都能使用了,实战意义极大。这些系统仅用一架C-130这样的中型运输机就能运输,并且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土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进行安装。
图:心神和日本下一代战斗机方案图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心神验证机本身应该没有考虑过上舰;但是目前还处于方案论证阶段的日本下一代战斗机,则还不能排除相关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