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作为政治斗争的老手,为何会死在赵高手上?

骠姚校尉
2016-12-19 21:53:03

公元前210年夏,李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不仅导致自己被腰斩于咸阳,三族被夷,更让大秦帝国土崩瓦解,那一年,李斯究竞做错了什么?

李斯作为大秦帝国的丞相,却被宦官赵高轻松地灭掉了。那个曾经横扫六合,威震四海的大秦帝国在秦始皇死去的两年后,也灰飞烟灭。很多人不解,李斯做为一个政治斗争的老手,为何会栽在赵高手里,而且把大秦帝国的千里江山也一同葬送掉了?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秦始皇的父亲子楚作为人质被押在赵国的首都邯郸,秦始皇羸政便在邯郸出生。秦始皇小时候患过肺病,可能是肺炎或者肺结核,导致发高烧而引发颠痫病。

李斯作为政治斗争的老手,为何会死在赵高手上?

这个颠痫病的后遗症一直折磨着秦始皇,他很怕害自己早死,统一六国后,派了很多人去寻找仙药。卢生和候生是当时两个著名的方士,居说见过神仙,秦始皇很信任他们,给予二人厚禄,让他们去海外寻找神仙,顺便问一下国运。后来这两位方士带回假药骗了秦始皇,还带回“亡秦者胡”的神谕。二人害怕杀头,把药献给始皇后就逃跑了。并诽谤秦始皇,说了他很多的不是。始皇帝很生气,彻查二人下落,把咸阳的方士抓起来挨个地拷问,这些方士互相揭发,结果463人都被登记在册,全部坑杀于咸阳。这就是著名的“坑儒事件”。秦始皇至死都没有放弃寻找仙药的愿望,卢生、侯生逃跑后,又派徐福去海外寻药。

我们知道,正因为秦始皇是有病在身的,所以在公元前210年最后一次出巡的时候,突然发病,那时他才50岁。

秦始皇生前也考虑过接班人的问题,在君主集权时代,权力交接是件风险极大的事情,弄不好就会引发血雨腥风的权力争夺。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性格刚直仁厚,但他数次顶撞过秦始皇,秦始皇有点不喜欢他,把他派到边境去当蒙恬的监军去了。

李斯作为政治斗争的老手,为何会死在赵高手上?

秦始皇临死前要赵高代写一封遗诏:把军权交给蒙恬管理,令长子扶苏回咸阳举办丧事。

诏书还没发出去,秦始皇就死了。秦始皇死后,朝廷面临三股势力的搏弈。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与胡亥、大将蒙恬与扶苏。这三股势力中,李斯的政治权力最大,而蒙恬最有军事实力,最弱的一方就是赵高了。赵高与蒙氏家族向来不合,如果长子扶苏继位,蒙恬做丞相,那赵高肯定会死无葬身之地,蒙氏家族是赵高的最大威胁,他面临着被清理出局的可能,所以他必须布局。当务之急,他要做的事就是拉拢丞相李斯,联合清除蒙氏家族的力量。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三方力量具体情况:

李斯:楚国人,曾是楚国乡间的一个小官史,有一天,李斯去上厕所,看到厕所里有老鼠在吃粪便,见到人或狗走近时,老鼠惊恐地四处逃蹿;后来他在公家的粮仓里见到的老鼠却吃着粮食,住着大屋子,也没有人和狗来打扰,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由此,李斯得出一个大道理:人和老鼠一样,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是他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

李斯毅然辞去了公务员职务,去齐国深造,跟着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旬子学帝王术,学成后决定去秦国发展。

临行前,他老师荀子问他“你是楚国人,不效劳自己的国家,为何要去秦国发展呢?”,李斯回答说:“一个人想干一番事业,时机和发展环境很重要,现在七国争雄,乱世正是建功立业好时机。秦国自商鞅以来唯才是用,六国很多优秀人才都去为秦效力,现在更是雄心勃勃,想一统天下,我去那里正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大丈夫在世,应以身份卑J为耻,以贫困为最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J和穷困当中,像动物一样活着,是会受到别人讥笑鄙视的。淡泊名利,无所作为,那读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弟子选择去秦国发展。”

李斯先在吕不韦门下做个小官,因才华横溢,后被秦国赏识,接连提拔,最后当上了大秦的丞相。

赵高:赵国贵族后裔。秦军攻破邯郸,赵高的祖上被押往秦国,他母亲因触犯刑法,受刑后成了残疾人,身份卑J,在秦国官办的劳教所做手工艺为生。赵高几兄弟就在劳教所出生长大。

赵高自幼聪明好学,不仅人长得帅,文章写得好,书法更是一流,他的《爰历篇》是书法的范本,除了李斯之外,无人能出其右。而且他精通法律,是法律方面的专家。因才华出众,做官后得到秦王赏识,秦始皇任命他担任秦国的车中府令,负责皇帝的车马出行兼文秘等工作,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主席秘书,秦始皇还让他担任小儿子胡亥的老师,负责小皇子的全面教育工作,教他书法和审理案件。

李斯作为政治斗争的老手,为何会死在赵高手上?

有一次,赵高触犯法律,秦王把这个案子交给蒙毅审理,蒙毅秉公执法,按秦国的法律,赵高会被判死刑,但秦始皇觉得赵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赦免了他。

蒙恬、蒙毅:祖籍齐国。蒙恬的祖父蒙骜在秦昭王时代就来到了秦国,为秦国效劳,带军攻打韩、赵,屡立战功。蒙恬的父亲蒙武也是一代战将,祖上三代都是武将,为秦帝国立下汗马功劳。

作为将门之后,蒙恬、蒙毅两兄弟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蒙恬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家族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镇守边境,蒙毅为秦王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武将都不敢与蒙家争宠。

赵高经过一番精心布局,开始实施他的计划:拉拢丞相李斯,立自己的学生胡亥为太子,清除扶苏和蒙家势力。这样,自己的地位就可以保住了。

李斯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做为丞相,皇帝驾崩后,他是整个国家的主心骨,他理应主持大局,平稳过度权力,防止权斗发生。

秦始皇虽然不喜欢长子扶苏,但从大局考虑,扶苏这个人是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他仁厚,刚直,勤政,而小王子胡亥虽然乖巧,但软弱无能,没有主见。所以秦始皇决定让扶苏继位。

李斯觉得秦皇的决定比较合理。但李斯也面临一个问题,扶苏和蒙恬关系很好,扶苏继位,丞相的职位不是由蒙恬担任,就是由蒙毅担任,没他李斯什么事了。

好的结局是从丞相高位上下来,担任一个不重要的职位,或者告老回乡;不好的结局是李家势力被铲除,像吕不韦的结局一样。何况当时李斯的三个儿子都在军队做将军。如果自己权力旁落,三个儿子的发展会受到影响。想来想去,扶苏继位对自己不利。

当赵高来拉拢李斯的时候,李斯表面断然拒绝,但内心其实还是在观察赵高的态度。赵高的态度很坚决,并把各种利害关系都条条列了出来,认为立胡亥为太子,更符合他们两人的利益。清除蒙家,李斯可以在军队施展更多的拳脚,他儿子在军中的势力就可以发展得更大了。

左右权衡之后,李斯与赵高合谋,把秦始皇的遗诏销毁,重立假遗诏,立胡亥为继承人,逼扶苏和蒙恬自杀。

李斯没想到的是,他这个自私的决定,掉进了赵高精心布置下的大局当中。

第二年,秦始皇的二十多位王子和公主全部被处死。赵高为何要把秦始皇的血脉除尽呢?

因为当时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对胡亥继位持有非议和不满,认为扶苏理应继位。赵高想,胡亥并不是通过合法手段继位的,而是通过政变继位,虽然只有他和李斯知道。但换位想一下,如果李斯或其他大臣不满胡亥继位,再次发动政变,废除胡亥,立另外的皇子上位呢?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而且最有可能去实施的是丞相李斯。

所以赵高说服胡亥,把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子女都处死了。这样,胡亥的竞争对手已经没有了。

李斯对赵高的行为越来越不满,他开始着手要与赵高摊牌。赵高把持朝政,李斯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很多公文都是通过赵高之手再转交到秦二世手里。赵高不仅不替李斯说好话,还常常耍诡计毁坏李斯在二世心中的形象。李斯还没摊牌,赵高却比他先动手,把李斯抓了起来,以谋反的罪把李斯和他的儿子腰斩于咸阳闹市,李家的势力被彻底清除了。

李斯对秦始皇忠心耿耿,秦始皇对李斯也非常信任,两人是非常默契的搭档。所以李斯在朝中并没有结党,他的势力也仅仅限于自己的儿子和少数亲信。因为秦始皇最忌讳重臣结党,吕不韦和嫪毐就是因为结党而被清除的。李斯最大的靠山是秦始皇,现在秦始皇去世,秦二世根本不在他这一边,是赵高的靠山,所以在与赵高的斗争中,李斯处处被压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经赵高之手,秦朝贤良的文臣武将大多都被铲除了,剩下的都是赵高的心腹和亲信。秦二世重启阿房宫工程,纵情享乐,加重百姓的瑶役税赋,天下人苦不堪言,一时风起云涌,各地的造反势力迅速壮大。

江山的根基渐渐动摇,秦二世对赵高颇有微词。赵高立刻反目,发动叛乱,逼死了自己的学生秦二世胡亥,想自立为王。但当时,六国贵族复国运动如火如荼,各路起义军已经攻破函谷关,很快就要打到咸阳城下了。

朝廷人心涣散,各怀鬼胎,赵高自立为王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而且起义军很快攻进咸阳,那时他会成为起义军的活靶子,所以赵高扶子婴继位。子婴是扶苏的儿子,之所以没被杀害,是因为他当时的势力对二世根本不构成威胁,所以未被处死。

赵高扶子婴上位后,又同起义军私通来往,等他们进咸阳后,赵高作为内应,希望起义军最终能划一块封地给他去安度晚年。

但赵高低估了子婴,子婴与亲信合谋,杀了赵高,夷了三族。

很多人觉得赵高是历史上最大的卧底,他为赵国复仇成功。清朝的学者兼诗人屈大均写道:

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

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

报赵尽倾秦县郡,报朝只得博浪沙。

清代有名的史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复仇》条云:“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则高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及者也。”

赵高毁掉大秦帝国的最终目的是不是为赵国报仇,还是后代部分学才的猜测?这需要更多的证据去佐证。

司马迁对李斯的一生颇有微词,觉得李斯的人生哲学就是老鼠哲学。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放弃任何操守,可以放弃任何立场。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家族命运,也葬送了秦帝国。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