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大教授鞠建东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乌龙事件
12月20日多家媒体转载“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鞠建东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消息。然而目前已有媒体证实,该说法不实,乃是“乌龙事件”。
文章中称,诺贝尔奖在12月份开始进行提名,提名鞠建东的为香港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谢丹阳教授。对此,谢丹阳也随即在朋友圈表示,只是有提名表格一张,为活跃气氛,填写了两位经济学家的名字,实未寄出。而上海财经大学也表示,媒体报道与实际有出入,需等待学校官方消息。
此外,文章中对于“提名”这种说法也存在极大的误区。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官网中可以了解到,经济学奖学金的提名和选拔仅限邀请。而关于提名人的姓名和提名的其他信息则50年之后才会公开。对于非委员会的人而言,该奖只有“获得者”,没有“被提名者”或者“候选人”。 对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提名和评选,诺贝尔奖官网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时间表:
第一步前一年9月:向有资格的提名者寄出邀请函 第二步1月31日:邀请函提交截止 第三步3月到5月:经济学委员会向专家咨询 第四步7月-8月:经济学委员会写推荐报告 第五步9月:5月皇家科学院获得最终入围候选人的报告 第六步10月:6月投票之后,获得最多票数的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七步12月:举行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鞠建东相关资料: 鞠建东15岁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22岁考入清华攻读经济学硕士,27岁赴美留学,尔后成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终身教授。在美国学习工作了25年,鞠建东一直没加入美国国籍,因为他想回国,为国家办事。2014年,鞠建东毅然辞去美国的终身教职同时回国,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鞠建东将宏观国际经济学中的动态跨期模型和微观国际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模型相结合,建立动态结构分析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国际收支理论提出新兴国家(比如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经济结构差别的均衡现象;将之应用到产业动态结构理论,提出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动态模型。 此外,鞠建东提出通过贸易改革提高社会福利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宾州大学Krishna教授合作)。在各国通用的Feenstra教授所著的国际贸易研究生教材中,这个条件被称之为“Ju-Krishna定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