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票房被《铁道飞虎》反超 王家卫微博力挺能救口碑吗?
《摆渡人》今日的实时票房,已经被成龙的《铁道飞虎》反超。 截至12月26日11时,该片四日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2.18亿,可是该片上映以来的三日票房分别是:8250万、1.1亿、8100万。口碑上的差强人意令该片的票房在平安夜当日达到巅峰后,开始直线下滑。 这部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贺岁喜剧,票房正在被烂口碑迅速拖垮。对此,该片王家卫监制王家卫在微博发声:“摆渡人,渡人渡己。”主演梁朝伟也在微博转发并回应,“我也喜欢。”可是王家卫梁朝伟的回应,能救票房吗? 《摆渡人》摆渡了《长城》,可能摆渡了自己吗? 这部以城市摆渡人这一虚构职业为题材的电影,故事改编自张嘉佳本人的热门小说,讲述的是梁朝伟、金城武等饰演的摆渡人,为张榕容、baby、贾玲等饰演的角色摆渡悲伤的故事,可是当下该片面对的网民质疑却是:谁来摆渡王家卫? 在影评人那里,该片正在经历一场口碑风暴,有评论吐槽:“2016年的国产电影,就是一个《摆渡人》的故事。郭敬明用《爵迹》摆渡了《封神传奇》,张艺谋用《长城》摆渡了《爵迹》,现在《摆渡人》的出现,又摆渡了《长城》,让其洗脱“年度最烂”的恶名。 对此,该片王家卫监制王家卫在微博发声:“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一味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这只是一部电影,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摆渡人,渡人渡己。”主演梁朝伟也在微博转发并回应,“我也喜欢。” 王家卫回应中的“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来自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的台词,可是该片的口碑却难及王家卫的前作,23日零点上映后,该片豆瓣评分如过山车般起伏,从6分跌到3.3 ,从3.3涨到4.8,又从4.8平稳回落3.7 ,最后稳定在4.3的位置。在猫眼,该片观众评分7.8,专业评分也仅为4.9分。 《摆渡人》到底糟糕在哪里?影评人“桃桃淘电影”认为,“整体来看,《摆渡人》的问题还是别扭、尴尬、集体不在线的演技、令人作呕的鸡汤念白、尴尬至极的喜剧元素、无趣的剧情设定、怪胎的人物设定、过多的音乐使用。” “毒舌电影”则认为,“张嘉佳的问题在于他的眼高手低。想说的太多、太空、太大,落到具体的影像上,就原形毕露。” 综合网民意见 ,许多网民都认为,电影模仿王家卫的台词和影像风格,但只学到皮毛而非内涵,缺乏站得住的故事与有血有肉的角色,几段感情戏都缺乏足够的铺垫,情节松散,搞笑尴尬,而且对流行金曲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泛滥的地步。 张嘉佳的《摆渡人》,还是王家卫的《摆渡人》? 为什么一部由王家卫监制,梁朝伟、金城武主演,鲍德熹任摄影指导,张叔平任美术指导的电影,却遭遇如此严重的口碑滑铁卢?导演兼编剧张嘉佳曾说,《摆渡人》试图用周星驰的方式,讲一个王家卫的故事。对此,有影评人毫不客气地批评说,一个还没学会走路的新导演,不应该那么快学跑。 更受质疑的是该片的制作。张嘉佳曾经在微博上说过,这部电影经过“三年筹备,118稿修订,70万字剧本,十个月拍摄”,并将这视为努力的证明。当时网友@艳光四射性冷淡曾撰文批判称:一个剧本要修改118遍,这不是认真,这意味着不专业与失控,更意味着一个项目的草率和没有方向。 据了解,这是阿里影业主投的第一个电影项目,也是王家卫创办的泽东影业25周年纪念电影,在该片的投资和发行方栏里,密密麻麻涌进了10多家公司的名字,复杂的资本运作和巨大的投资期待之下,《摆渡人》为2016年岁末的中国电影做出了“完美”总结:如何用优质的IP、强大的阵容、精良的制作,打造一部票房热卖、口碑尴尬的国产大片。 谁来摆渡2016年国产电影? 截至12月23日,2016年内地电影票房已经突破441亿,超过了去年440.69亿元的全年总票房。12月24日平安夜当天,在《摆渡人》、《铁道飞虎》和上映第二周的《长城》的联合作战下,单日大盘突破了3亿,其中仅《摆渡人》就贡献了单日超过1.1亿的票房,口碑两极显然并未影响《摆渡人》的票房掘金之旅。 可也正是这些2016年最后的重量级国产电影,却全部遭遇了口碑失利。《摆渡人》和《铁道飞虎》的口碑并不如意,而之前的《长城》更是陷入了口水战。 有影评人总结,《长城》引发的媒体话题是:《大导演的退休时间到了》?而《摆渡人》引发的话题则是:《作家导演的电影为什么频频口碑扑街》?那么问题就来了:按照舆论的质疑推理下去,如果大导演该退休了,跨界导演又难当大任,究竟谁来导演中国电影呢? 与《摆渡人》热卖对应的是,由程耳导演、葛优章子怡主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成为了贺岁档口碑最佳的国产电影。多数影迷表示,这部影片的结构处理、摄影、音乐,演员的表演,都显示出良好的品质。但这部口碑之作,9天票房却仅刚刚破亿。 对此,有票房分析师指出,2016年在豆瓣等影迷网站评分靠前的国产商业片,如《追凶者也》、《七月与安生》,都并未取得突破性的票房成绩,更遑论《路边野餐》、《塔洛》等口碑突出的艺术电影。 有影评人认为:中国电影的口碑与票房,正在形成某种明显的悖论,而这种扭曲的商业现象,又正在进一步加剧中国商业电影品质下滑的趋势——对于投资方而言,既然大IP、大明星和大投资就能够换来票房热卖,那么即使口碑差评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有影评人反思指出,当我们谈论2016年中国电影旺盛市场需求之下却佳作减少的现象,或许需要从创作回到市场。 一方面影片品质水准低劣的情况下遭遇负评,另一方面凭借广为人知的IP和明星阵容吸引观众,又一次次取得票房成功,对于市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杀鸡取卵,而对于中国电影的创作环境来说,则是一种最糟糕的负面示范。 我们依然有热爱电影的观众,有希望拍出好电影的电影人,但如果好电影无法获得好的回报,烂片却持续票房热卖,2017年的中国电影又该如何创造一个丰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