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西点军校博物馆 看美军如何从战争中一步步走来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沫洋 第一次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因为住在纽约,离著名的西点军校不算太远,于是在来美国的第一个周末就去了西点军校参观,希望能够亲身体会一下传说中的西点校训——“责任、荣誉、国家”。在西点军校参观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西点军校博物馆。
图片:西点军校博物馆设在校外的西点镇,和军校一样是美国最古老的军事博物馆,主要使命是“维护美国的军事遗产”。 一、历史悠久的博物馆 西点军校距离纽约市约80公里,是美国军事学院的别称,因其坐落在哈德逊河西岸的橙县西点镇而得名,创建于1802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军事学院,曾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法国圣西尔军事学校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图片:西点军校盾徽。 西点军校所在的西点镇曾经是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最重要的军事要塞——普特南堡要塞,这个要塞由一系列装备火炮的堡垒和横跨哈德逊河的铁链组成,目的是为了阻止英国海军舰艇利用这条水路运送物资进入美洲内陆。乔治·华盛顿曾经赞誉西点是美洲大陆防御的关键一环。 在哈德逊河边就耸立着这个要塞的遗迹,根据介绍这个要塞本来已经毁于战火,1920年代西点军校的学员们找到了原来的设计图纸重新又将要塞修建了起来,1976年是要塞设立200周年,西点军校又在要塞上布置了老式的火炮,使其成为该校一个重要的军史教育场所。
图片:普特南堡要塞遗址的古老火炮雕像。 西点军校博物馆就设在校外的西点镇,是美国最古老的军事博物馆,自1854年就一直在这里。博物馆的主要使命是“维护美国的军事遗产”,通过收集、保存、展示和解释有关美国军校、军队和使用武器方面的各类历史文物,用以不断地教育和激励学员,使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成为拥有“责任、荣誉、国家”价值观的美国陆军军官。 西点军校博物馆是西点军校的骄傲之一,校方鼓励那些来西点军校参观的民众去参观这个博物馆,而且实施免费参观的政策。
图片:博物馆正门外一辆涂有白云闪电涂装的M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该车是美国著名装甲兵将领艾伯拉姆斯的座驾,故这座纪念碑被称为“艾布拉姆斯大门”。 我们一行走近博物馆,首先看到院外大门前停放在高台之上的一辆“谢尔曼”坦克,高大的车体侧面绘制有白云和闪电的图案,犹如一座战争纪念碑。 仔细阅读这个纪念碑碑座上的文字才知道这辆坦克的不平凡。这是二战期间美国最著名的坦克指挥官艾布拉姆斯的座驾——白云闪电涂装的M4A3E8坦克,而这座纪念碑更被称为“艾布拉姆斯大门”。 艾布拉姆斯是美国陆军上将,191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毕业于西点军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陆军装甲部队服役,参加了欧洲战场的多次战役,而当今美国陆军最先进的M1系列主战坦克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艾布拉姆斯1941年加入了美国第4装甲师,成为了巴顿将军手下最致命的进攻矛头,他曾经在10个月内换过7辆坦克,击毁过80辆德军坦克,在德军发起的阿登反击战中,正是艾布拉姆斯带领的坦克群突破了德军对巴斯托尼小镇的包围,解救了重围之中的101空降师,被巴顿将军誉为美国装甲兵第一悍将。
图片:艾布拉姆斯驾驶白云闪电图案的M4A3E8中型坦克在巴斯托尼外雪原上的场景,美国M1系列主战坦克就以他命名。 这辆充作博物馆馆标的正是艾布拉姆斯将军曾经使用过的第7辆坦克——M4A3E8型坦克,该型坦克是M4中型坦克的后期型号,采用了新型悬挂系统,安装有一门52倍径炮的76毫米火炮,能够在2000米距离击穿110毫米垂直钢板,车体正面也有107毫米倾斜装甲的保护,使美国陆军终于有了能够和德国装甲部队一搏的主力坦克。
图片:由坦克作为博物馆的馆标很有特色。 走过“艾布拉姆斯大门”后就看到博物馆的主体,这是一座类似于西方教堂一样的两层小楼,加上两层地下室一共有四层陈列室,分为西点校史馆、世界战史馆、陆军战史馆、美国战史馆和武器馆等。据介绍该馆一共藏有6万余件历史文物,号称西半球藏品最丰富的军事博物馆,但由于展馆面积等原因,平时对外公开陈列的不到库藏的十分之一。博物馆的介绍文字有多国语言版本,也包括中文,但似乎都是电脑自动将英语翻译过来的,根本不成中文句子,但对中国游客了解馆藏物品多少还是有些帮助的。
图片:西点军校博物馆的主楼。 二、气势恢弘的战争史 博物馆第一层是西点校史馆,收藏了许多西点名人的遗物,比如西点军校之父塞亚的校长配剑、华盛顿的铜像和配枪、第9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佩顿·马奇上将的佩剑、二战著名将领巴顿将军的手枪以及整套的西点军校军乐队制服等。还有一个展柜中陈列了西点军校毕业生中获得“荣誉勋章”者的名录,其中不乏璀璨将星,但更多的还是在战争中作出卓越功绩的普通军人。
图片:馆中的荣誉墙,是西点军校中荣获“荣誉勋章”的校友名录。 再往里是世界战史馆,西点军校认为历史上各个阶段的军事艺术是每一位军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为此博物馆通过沙盘、实物、油画等方式介绍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战争,凸显了战争中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由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战略战术的变化。
图片:美军缴获的日军军旗、制服和装备。 最有特点的是,每一个历史时期,博物馆都选一个最著名的会战加以详细介绍,做出战场模型,配备几十上百的士兵和各种装备模型,加上背景画增加景深,做得非常精致。同时,这些沙盘模型还用文字对双方部队的构成、武器、特点等加以说明,评判其得失,反映出西点军校对这场会战的学术观点。
图片:气势恢宏的古罗马军团攻城沙盘。 在其中一个展柜中,我们看到布满了古罗马的士兵和攻城机械,这是一场罗马军团的攻城战。在旁边一个白雪覆盖的展柜里密密麻麻地站立着许多穿军装的人偶阵列,这是西方战争史中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的场景再现。 1805年12月2日,7.3万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波西米亚奥斯特里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7万人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这场战役因为欧洲三个大帝国的皇帝奥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全部亲临战场,史称“三皇会战”,模型再现了以蓝、白、红为主色调的法国步兵方阵准备冲锋的场景。
图片:被称为“三皇会战”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场景再现。这场战役欧洲三个大帝国的皇帝奥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全部亲临战场。 在另一个展柜中时间已经指向了1941年,在俄罗斯广袤的大草原上,几辆德国坦克和半履带车驶过步兵战壕向前突击,在一辆III号坦克的发动机舱上覆盖着一面纳粹旗帜作为对空识别标示,这是德国开始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全面进攻的一个场景。
图片:波兰羽翼骑兵的锡像。 在其他一些展柜中还收藏了不少有趣的模型和实物。其中有一个小骑士模型,全身覆甲,手持长长的骑士枪,背后长出了两个漂亮的羽翼,犹如圣经中的天使,而这正是西方战争史上曾经辉煌一度的波兰翼骑兵。 我们仔细看才发现这些翅膀并不是由骑士背负,而是直接固定在马鞍后部。其原因是由于最初土耳其等东方轻骑兵喜欢用套索将西方骑士拉下马,于是匈牙利人发明了安装在马鞍上的杆子,这样套索很容易套在杆子上,有马的力量支持就不会轻易被对方骑兵拉倒。而波兰翼骑兵的羽翼顶端是向前弯的,也正是继承了上面的骑士传统,可以更好地接住套索。 后来在实践中还发现,这种向前弯曲的杆子顶部在冲锋时会产生空气涡流,发出破空的声响,能够惊吓对方的战马,提升冲击威慑力,这种安装羽翼的波兰翼骑兵曾经一度成为欧洲抵御东方侵略的重要力量,在西方战略思想史上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图片:二战纪念品展柜,其中有日本投降时候的军刀、麦克阿瑟将军签字的钢笔、戈林元帅的手杖、希特勒自杀用的手枪等。 在美国陆军战史馆和美国战史馆中,展出了美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各战场得来的战利品,如德军、日军、越军的武器、装备、军服等。比较著名的历史文物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书、麦克阿瑟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字用的钢笔、德国纳粹二号头子戈林空军元帅的手杖、日本天皇授予的军刀等。
图片:海岸炮兵展柜中安装在M1892炮架上的M1888型10寸岸炮模型。 此外,这里还运用照片、实物、模型和文字等介绍了美国陆军各兵种的发展。比如在海岸炮兵展柜中陈列了大口径海岸炮和粗短的臼炮模型;在空降兵展柜中陈列了美国M1型伞兵用卡宾枪、缴获的德国FG42型伞兵步枪以及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军队伞兵头盔;在陆军航空队展柜陈列了卡其色军官制服和二战中著名的波音B-17G、马丁B-10轰炸机模型等;在装甲兵展柜中陈列着坦克手制服、缴获的德国党卫军装甲兵军帽以及坦克机枪、汤姆逊冲锋枪等武器,在展柜下方更是将美国“谢尔曼”坦克模型与德国“虎”式坦克模型放在一起,炮对炮、车对车,意为一较高下。
图片:美国缴获的二战期间轴心国伞兵头盔,上为意大利,左下日本,右下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