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比“焚书坑儒”更恶劣的事件 为何秦始皇成反面典型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做到大一统的君主,除了建立了真正的中央集权政府之外,他还意识到了统一全国知识分子思想的重要性。 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干过统一意识形态的事。毕竟知识分子是国家的精英,他们对于政权合法性的认可非常重要。不过区别在于,秦朝以后的诸朝,钦定的意识形态都是儒家,只有秦朝钦定的是法家。 儒家和法家的区别,我们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儒法两家的区别其实不是很大。儒家以礼教治国,但在教化老百姓的同时,也要用暴力驯服反叛的个体;法家以刑法治国,但施行刑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百姓的行为符合伦理规范。我们说过,古人中国政治的真相其实是“儒表法里”,两个手法都要用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秦始皇和后世的帝王相比,差别并不是很大。 但是因为后世的儒生不遗余力的攻击法家,所以导致秦始皇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反面典型,他的一些行为被挂上了“法家暴君”的名号,被有意无意的夸大了。 最典型的就是“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件事,“焚书”和“坑儒”并不是一回事。 “焚书”和郡县制有关。 秦帝国在刚刚统一中国以后,朝廷内部曾经讨论过应该采取郡县制还是分封制,后来秦始皇决定用郡县制。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平时说“讨论”,那就是大家一起聊一聊,商量商量。但如果说朝廷“讨论”,那就不是一个光动嘴皮子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政治问题没有小事。就拿郡县制的争论来讲,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政体,是国家的根本路线问题。坚持采取郡县制的是丞相李斯,虽然争论的结果是李斯胜利了,但是经过这场争论,李斯意识到在整个帝国中还有很多和他想法不一样的人。这对于以刑罚治国的法家统治者来说,怎么能容忍呢? 于是由李斯主导,秦始皇批准,在全国范围内下达了焚毁非法图书的命令。这就是所谓的“焚书”。 “焚书”的史实基本没有争议。而“坑儒”是否为史实,则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的说法是,秦始皇听说有一些知识分子批评皇帝,他想要杀一儆百,给那些管不住嘴的知识分子一点颜色瞧瞧,于是杀了首都附近四百多位读书人。这就是“坑儒”的由来。 焚书坑儒是用暴力禁锢言论,这种行为的性质当然是恶劣的。德国诗人海涅有一句名言:“在他们开始烧书的地方,他们最终会烧人。”秦始皇直接就把这两件事儿一起干了,充分展示了独裁者的残忍与蛮横。 但是,相比后世乾隆等朝的文字狱,“焚书坑儒”的破坏力其实有限。 首先,“焚书坑儒”并不是全面的杀人和禁书。 虽然“坑儒”杀了四百多人,固然恐怖异常,但全国有千千万万的读书人,秦始皇只“坑儒”一次,是断不了读书人的血脉的。 “焚书”也不是很彻底。政府搜集禁书的力度有限,而且所焚烧的禁书在皇宫内留有备份,所以秦始皇焚书并没有彻底销毁太多的图书。真正狠的是后来乾隆的那种做法:在全国范围内过筛子一样的查找禁书,找到的彻底销毁。还把一部分禁书编到了《四库全书》里,却在不注明的情况下悄悄把其中“忤逆”的文字给篡改了,让后世的知识分子读的全是修改版还不自知。 秦始皇可以盖长城、征南越,他想做的事就没有做不到的。如果他真要有心灭杀天下文人和书籍,动静不会这么小,次数不会只有一两次。所以“焚书坑儒”主要还是恐吓的成分居多,并没有真跟读书人较真。不像乾隆等人,真的是杀人灭口、真的是销毁书籍。可是世人谈论乾隆都是千古一帝,谈论秦始皇都是独裁暴君,这多少有些不公平。 在秦朝统一中国两百多年后,欧洲出现了一个和秦帝国类似的大一统的国家: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面积比秦帝国更大,统治的时间更长,但是在罗马灭亡之后,欧洲再也没有成为统一的大帝国,而是分裂成了诸多民族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