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斐:“小丑女”的尝试很重要 做了我就不后悔
白色的双马尾发套,配上浓浓的烟熏妆,穿着一身朋克的外套,黑色网袜加超高跟马丁靴尽显性感。如果她不开口,谁也不能把这个狂野不羁的姑娘与张小斐画上等号。 张小斐是目前喜剧界最忙的女演员之一。 参演网剧《欢喜猎人》、紧锣密鼓的筹备各卫视春晚小品、近日还首次单枪匹马率队征战《欢乐喜剧人》第三季。从第一季贾玲身边最美的女助演,到独当一面的喜剧演员,台下有更多的人开始为她摇旗呐喊。近两年张小斐可谓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蹿红。 但台上抛下包袱尽情释放的她,台下却是一个“闷”多于的“外向”、心思细腻且谦逊有礼的姑娘。在陌生人面前,她慢热且不爱过多调侃,不喜欢对未来的目标高谈阔论,永远把“专心做好眼前事”和“顺其自然”挂在嘴边。但在骨子里,她同样有独立、执拗、有思想的一面。此次首次挂帅征战喜剧人,她坚持要做自己喜欢的全新喜剧题材,即便成绩不尽如人意,但她仍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张小斐”独一无二的喜剧风格用耳目一新的内容展现给观众看。 事实证明,在很多人认为是《欢乐喜剧人》和贾玲成就了张小斐的时候,张小斐其实正在努力形成更鲜明的喜剧标签和喜剧风格,进一步成就着这个喜剧大舞台。 刚开始做喜剧,我也有些抗拒 张小斐天生长了一张可以用来吃饭的脸。眉清目秀,身材纤细高挑,标准的电视剧女演员的长相。但谁知,毕业之后却硬生生的被贾玲半路带偏成为一名喜剧咖。 2009年夏天,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又向社会输出了一批对演戏充满热情的天之骄子,其中不乏杨幂、袁姗姗等一众当红小花,而张小斐也是当中的一员。但与别人不同的是,张小斐似乎比其他同学更快的接受了演员行业的残酷。她形容当时的自己就像是早餐摊的一屉包子,毕业的一刹那还是冒着热气的,但天凉的很快。 这个行业根本容不得你心高气傲,“机会很少,很快你就会变得比较务实。” 为此,寻求稳定的张小斐并没有跑遍全北京的影视公司,而是选择接受老师的建议,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这样一个事业单位,并在团里担当主持人。“当时我就想先把主持这件事情做好,没有想别的。”但谁也没想到,为寻求稳定的一次选择,却将张小斐推上了一条与“稳定”南辕北辙的喜剧之路。 中国广播艺术团是喜剧大师云集的地方。团长是著名喜剧艺术家冯巩,马季、姜昆、巩汉林等一大批优秀的相声小品大师也均出自该团。冥冥之中,张小斐在这个团里结识了为其喜剧之路推波助澜的冯巩和贾玲。前者带她登上央视春节晚会,成为她的恩师;后者为她提供《欢乐喜剧人》的舞台,成为她事业上的伯乐。 每当谈及“捧红”张小斐的经历,贾玲总会笑着调侃,当初张小斐是如何高冷的“推辞”她。“她总会杜撰成‘sorry,我们美女以前从来不演喜剧’这种感觉,但实际上根本不是!”张小斐一边笑一边驳斥。 实际上,当时贾玲在筹备《欢乐喜剧人》第一期的节目《女人N次方》时,急需找到一位极具表演天赋的女生来出演其中一个角色。那时张小斐不仅与贾玲在同一团内,同样也刚刚与冯巩在春晚搭档出演过小品。 “我们俩发现彼此有一些身材上、性格上的反差,也挺适合两个女孩一起搭档的。可是说实话,我有点胆怯,我害怕演不好会拖贾玲的后腿。但有这样的演出机会,我也没时间想太多,就想着先慢慢去演、去试。结果发现好像观众也挺喜欢的。” 而作为身怀演员梦,面容姣好,在生活中有些文艺的女生,在喜剧舞台上和很多男人一起做诙谐的表演,拽口音和包袱,甚至扮丑,也竟然没有一点包袱。“我可能确实没有我电影学院的同学那么在意(外形),在同学堆里,我可能是不爱捯饬自己的一个演员。”但出演喜剧,张小斐却也有除了形象以外的担心,“一开始我有些抗拒,只是因为我不是非常有喜剧特点的喜剧女演员。我只能慢慢在人物状态里找到自己抖包袱的方式让观众接受。” 而《欢乐喜剧人》的热播,也慢慢奠定了张小斐“最美喜剧女演员”的标签,并且帮她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喜剧风格。“我在电影学院的系主任后来还给我发了一个微信说‘哇!小斐原来你可以演喜剧!’”而同样的话,系主任也曾和姚晨说过。 稳妥还是冒险? 能让观众耳目一新,我不后悔 白色的双马尾发套,配上浓浓的烟熏妆,穿着一身朋克的外套,黑色网袜加超高跟马丁靴尽显性感和潮范儿。如果她不开口,谁也不能把这个狂野不羁的姑娘与张小斐画上等号。 这是《欢乐喜剧人》第三季张小斐的第一个作品,《暴走街区》。台下有观众举着张小斐名字的手牌,有观众为其鼓掌呐喊。张小斐受到《欢乐喜剧人》第三季的邀约可谓众望所归。 从第一季贾玲的第一个节目《女人N次方》到总决赛的《多啦A梦》,张小斐陪伴贾玲挨过了十期“喜剧人”的考验;在随后第二季,张小斐则再次甘当绿叶,作为大潘、佳佳作品中唯一的女助演,二次登上“喜剧人”。一来二去,身为助演的张小斐竟在这档节目中表演了近20个小品,成为这个舞台上坚持时间最长的喜剧人。 “我很珍惜这个节目。是《欢乐喜剧人》帮我打开了毕业之后的另外一扇窗。而作为演员,我当然也希望有这样一个好的平台能展示自己。” 在第二季的最后一期,张小斐也终于在《助演大翻身》的小品中一跃翻身成为主演。她不仅穿上性感的小皮衣,大秀精湛的演技和热辣的舞蹈,痛痛快快的饰演了一次张小斐本人,同时她似乎也正用尽全力告诉观众,“张小斐”已经逐渐形成自身独一无二的喜剧风格,即便脱离贾玲、大潘、佳佳,现在的她也足以独自在喜剧舞台闪闪发光。 其实在第二季的时候,节目组也开始偶尔与张小斐提议,让她单枪匹马征战第三季。“但当时都没有确定。直到我开始准备第三季比赛了,好象都没有什么具体邀约的时间点。我感觉我稀里糊涂地就来参赛了。”张小斐笑着说。 但从助演一夜翻身到主演,还是首次代表“大碗娱乐”挑大梁出战,张小斐在比赛前陷入了极度的焦灼和恐惧。以前她只是团队中的建议人和参演者的角色,天塌下来也有主演顶着;但现在,每周的作品从本子、人物设定、道具,张小斐都要事无巨细的考虑到。她时常从第一天熬到第五天,一边在外拍戏,一边反复打磨故事和角色的定位,每天的睡眠不足3、4个小时。甚至有时白天刚刚拍完宣传片,张小斐都来不及卸妆,直接回到工作室硬着头皮继续和团队改剧本,累了倒头就睡,第二天脸上的痘痘便开始颗颗分明的与她叫嚣。 她似乎活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汉子。 “ 压力特别大。”张小斐坦言,“我以前做助演的时候,也是跟他们一起着急上火,但是归根结底我只要把自己的角色完成好就行,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现在一下子担子特别重。”张小斐透露,直到第一期到了录影棚之后,她也紧张到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一直在跟编剧和导演继续磨合剧本。 而《欢乐喜剧人》第三季第一期的作品《暴走街区》则是张小斐坚持要做的题材。在喜剧行当,女喜剧人适合的体裁本身就比较窄,加上第一期压力较大,因此团队无不建议采取稳妥战略,并为张小斐摸索了一系列比较适合她的、和她曾经塑造的角色比较相类似的人物形象。 但“我还是想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感觉。”她不想让观众对她的印象始终仅局限在“美丽、活泼、温婉”,她希望让观众彻底耳目一新。“不管这件事情的结果最后是个什么样子,我都应该多去尝试,多去挑战,多能给观众一些很新鲜的感觉,这是我一直坚持的初衷。” 对于张小斐来说,她深知《欢乐喜剧人》舞台的残酷,可能两次选择错误就面临淘汰,但她始终认为,尝试很有必要。“如果你在舞台上能呈现了一个好的作品,那种成就感会让很多压力一刹那都不在了。反正做了(这个题材),我也不后悔。”但同时她也笑言,“人生中除了高考,这好像是我近几年最有压力的一件事情。比赛后我的年龄应该又会老了一些吧。” 大目标不适合我 只想做好眼前的事 生活中的张小斐,和她诠释的“小丑女”有诸多相似之处。“小丑女”在恶与善中纠缠,最终选择了为爱而牺牲;而在张小斐的骨子里,她也是一个冰与火的结合体。在台上,她可以肆无忌惮的放飞自我,秀身段,说段子,和男生一起用全身的每根毛发抖包袱,把最开朗和个性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但私下的张小斐以前却也是个文艺且性格慢热的女孩,只会在熟悉的人面前侃侃而谈。 而从文静到闷骚,从绷紧到完全放开,只因为这几年间多了一个“大碗娱乐”。 “以前我文艺心特别泛滥,泛滥到很矫情那种程度。但大碗娱乐都是一帮很有感染力的人,他们总要往下拽我,说‘来来来,快接接地气’。跟他们在一起很开心,我就加入到了一个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环境。” 今年七月,张小斐成为大碗娱乐签约的首个女演员,几乎与公司成立时间同步。“公司成立之前,贾玲就和我聊过。本来在喜剧这各领域,就是贾玲第一个找我演的小品的,只要是有女孩的角色,都有我的参演。而且大碗娱乐每个人的气质都不争不抢,大家就都是想把眼前的这件事情做好了就可以了,这和我的工作理念很契合。” 而在外界看来,张小斐加入“大碗”,她的喜剧事业或也将继续快速的开疆拓土。但在张小斐看来,无论是对于接下来的工作,还是自己的人生,她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目标,“就是专心先做眼前的事就好。” 如今,除了代表大碗娱乐参加《欢乐喜剧人》第三季,张小斐还与贾玲一起参演了包贝尔的作品《欢喜猎人》。“我可能在性格上综艺感没有那么强,我还是希望能多参加一些影视剧的拍摄,拍戏之余,专注做好“喜剧人”的排练,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去积累一些表演的经验。” 无论是在残酷竞争的年代选择投身广播艺术团,在伯乐的引导下在喜剧界投石问路,还是加入大碗娱乐,进军影视界挑战喜剧之外的角色,张小斐从没有把眼界看的太远。她始终相信每次只需要完成眼前的一小个目标,走着走着,接下来的路也会顺其自然的通畅。“当你自己先努力一件小的事情的时候,无论是《欢乐喜剧人》第三季也好,《欢喜猎人》也好,可能当你努力到不能再努力的时候,老天爷就会在接下来帮你开一扇门,指引你怎么走。 而目前张小斐近期的小目标除了顺利完成《欢乐喜剧人》第三季的录制以外,就是希望能够在结束之后出去旅游。谈及休息,她终于像小女生一样松懈下语气:“吃饭解压不适用我,压力大的时候我不太容易吃下去饭。我只希望能够三个月健健康康地撑下来,然后去滑雪,今年一直都没有滑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