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忙活了17年时间 为何农民起义会越来越多?

王老师八卦史
2017-01-21 12:09:08

关键词:土地兼并、朝廷勋贵、赋税日重、农民起义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20多万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在煤山自缢殉国。从崇祯登基算起,他已经做了17年的皇帝。这么长的时间,崇祯基本上都在和农民军打交道。但是最终他失败了,农民军已经逼近北京城。其实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这是家天下体制下的必然结果。

崇祯皇帝忙活了17年时间,为何农民起义会越来越多?

一、土地兼并情况和赋税的增加,逐步激化了农民起义

在明朝建立的初期,人口稀少而无主耕地较多,朱元璋不得不从山西移出大量居民来充实中原。当时这些情况有利于恢复生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情况十分严重。到了明朝的中后期,真正拥有土地的百姓很少。那些王侯贵戚和地方豪强拥有全国大量的土地,首先是各地的贵族们。这些人没有什么政治权力,属于超级富家翁,拥有大量财产理所当然。在成都平原,都江堰能够灌溉的耕地基本上都属于蜀王一家。在河南,开封一半的耕地属于周王家族。除了这些藩王以外,其他的贵族也拥有大量的耕地。各级官员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们与地方豪强联合兼并土地。请注意,按照当时的规定,贵族和官员的耕地是不用缴纳赋税的。换句话说,本来属于国库的银子落入了私人的口袋。大明王朝的国库从来没有充实过,这就是很大的一个原因。

崇祯皇帝忙活了17年时间,为何农民起义会越来越多?

朝廷的财力不足,在太平盛世还可以勉强应付,一旦遇到战争就彻底玩瞎了。在万历皇帝在位的末期,为了对付刚刚崛起的后金,朝廷开始加征赋税。每亩耕地加征九厘,一共加征了520多万两银子。崇祯皇帝上台以后,为了对付起义军和后金,先后出台了辽饷、剿饷和练饷。其中加征剿饷280多万两、练饷730多万两,至于辽饷更是17年从未间断。这些钱全部落到了农民们的头上,官员和贵族不用花一分钱。农民依靠土地来养活全家,一旦耕地不足以活命,他们肯定会选择逃亡,农民成为流民以后,只能选择加入起义军。而朝廷会继续向那些没有逃亡的农民加征赋税,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正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种方式属于饮鸩止渴,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

崇祯皇帝忙活了17年时间,为何农民起义会越来越多?

二、为了供养贵族,再次消耗了有限的财力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制定了爵位,每一个级别都是自己的俸禄。也就是说,这些龙子龙生全部依靠国家供养。在王朝建立的初期,贵族数量较少,对财政的影响不大。但是到了明朝末期,朱明宗室人数成倍增长。当时山西的官员算了一笔账,就算把山西所有的粮食都拿去供养贵族,也到不到朝廷规定的标准。由于朝廷规定贵族不准工作,那些低级贵族们甚至出现了活活饿死的情况。这不是虚构,而是明末真实的情况。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政治糜烂,在明朝末期,吏治腐败到不堪入目的地步。官员们基本上都是通过花银子才得到的职位,上任以后自然要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正所谓千里求官只为财,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崇祯皇帝忙活了17年时间,为何农民起义会越来越多?

由于不忍各级压榨,很多农民开始全家甚至全村逃亡。在明朝末期,一位湖南地区的官员前往北京上任。他进入中原地区以后,一天走了60多里路,都看不到一个农民,道路两旁的耕地已经长满了野草。很明显,农民们已经不堪重负了。当时灾害频发,水灾和旱灾困扰着南北各地。很多地区颗粒无收,民间甚至出现了吃人的情况。有官员发现了这个情况试图制止,饥民的回答是“我不食人,人必食我。”到了这个地步,明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其实这是政治弊端长期积累的结果,崇祯皇帝只是摊上了这个时候而已。即使不是崇祯,换成其他的让你同样无可奈何。皇帝处于统治大网的最中央,他不会去打破这张大网。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力修补,可这注定无济于事。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