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比周星驰更有价值,但我们不欠他影票钱
文/马庆云 纸媒的朋友把一个很硬的问题抛给我,让必须回答,王宝强和周星驰单从作品而论,谁更有价值。我也可以干脆一些回答,是王宝强。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来看看周星驰的作品。最近几年的,实在拿不出手,尤其是《美人鱼》,在作品上映一年之后,豆瓣短评没办法用点“没用”消除的板块里边,最前边的清一色一星差评。而最近几年,唯一能拿出来赞誉一下的,是《西游降魔篇》,里边说了一个非暴力不合作的概念,可却不知为何,那些星粉儿自己不提及。 而老被星粉儿提及的,是《大话西游》系列。我对“大话”的价值有过文章评述,认为那是先锋诗歌时代之后,因为某种原因中国最前沿的思想沉寂,而另一批话语权人士在互联网兴起之初吹捧起来的作品。“大话”实则是一部向内向概念化的爱情剧,自《大话西游》开始,中国电影更多的愿意进入一种内向化的爱情表达,而不是社会化的民族问题表达。 经常吹捧《大话西游》的,其实是一批中年小资,他们甚至于并不关心多少时代及其时代的走向问题,对民族问题采取了默然的态度。而周星驰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早期很多以喜剧形式反讽时代的作品,比如《七品芝麻官》等等。但是,这些作品又大多披上古代或者神话传说的外衣,对当下的民族发展,其实是不构成巨大批判力的。
周星驰最有时代温度的电影,是《长江七号》,里面开始有意识的展现底层农民工形象。可是,也正是因为《长江七号》正式把周星驰只能活在香港文化中的面目展现了出来。他可以在香港文化生态中插科打诨,却很难真实把握住大陆民工的形象,他有演技,却没有表演大陆底层民众的能力。跟很多韩剧明星一样,他也只能活在大陆以外的文化生态中,一旦饰演大陆文化生态中的角色,就假到可怜。因此,我说,周星驰对整个民族向前的贡献力,是太少的。 而王宝强一面,则不然。以纯然的现实主义角度来论,王宝强有两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一部是《盲井》,一部是《hello!树先生》。这两部作品,都以“像”的原生态面貌,推动了中国电影甚至民族向理应更好的地方前进。这是王宝强不容被忽略的价值。 《盲井》中,王宝强饰演一个辍学出来打工找父亲并赚钱供养妹妹上学的少年。该片导演李扬以剑客般的心态创作了该片,真是路见不平就拍片揭露啊。影片最大的价值在于整体呈现了中国矿井之下制造矿难敛财的真实状态。《盲井》的感人之处,也正是生存之真相,与生存不易之真实。
在歌舞升平的盛世,《盲井》中出了个王宝强这样的辍学的生瓜蛋子,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是醍醐灌顶的。这样的电影提醒我们必须关注真正的弱势群体,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引起疗救的注意。中国最有价值的一批电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而王宝强拿得出手的第二部电影,《hello!树先生》,更像是一种农村最底层病态人群的无奈复仇。王宝强饰演的农民,被农村边缘化,最终成为无用的病态人,一切的人生起伏,都呈现一种被裹挟,这才真是时代的小墙皮,且这个时代是潮湿阴冷的。这部电影中,王宝强饰演的无用农民,惟妙惟肖,这是他演技的最高峰,他狠狠地抓住了中国农民的神态精髓! 而《hello!树先生》更像是一场病态的复仇之旅。精神还没有异样之前的树先生,不仅不被重视,而且被乡村恶霸欺侮,直至下跪。病态之后的树先生,真的成了能看阴阳风水的先生,这种病态却成了一种反欺侮的利器,这是对时代莫大的嘲讽。
可以说,王宝强在拍烂片之前,先拿两部很多明星一辈子无法超越的好片打了底。现实主义,关注时代,直逼当下,为民族向更好处去做了电影应有的贡献。不过,我们并不亏钱王宝强的电影票钱,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某做菜类的综艺节目中,王宝强的母亲出镜,给冯小刚导演打电话,感谢他的《天下无贼》让王宝强出名了,说自己要找时间带东西去看冯导。冯小刚说了几句很中肯的话,王宝强能出名,有自己努力的原因,当然,时代也需要他这样一个农民出来做个典型,这是个人与时代相互助推的。这些对话,看似给王宝强成名不忘恩加了分,实际上,把老王家的这种势利眼展露无遗。 王宝强真正应该感谢的导演是李扬和韩杰,是他们的电影立住了王宝强。冯小刚导演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的《天下无贼》立不住这个脑残傻根,只是借来一用的摆设罢了。可是,后来的王宝强,在电影作品中,大多延续傻根形象,而没有了《盲井》中的实诚,和《树先生》中的病态抗争。宝强很好的演绎了一个演员要拿烂片赚钱的桥段。 聊完这些,免不得扼腕。民族电影,难道只剩下欢声笑语的打闹脑残剧了吗?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难道不是更需要深刻与沉重的主题去扛鼎民族未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