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关裹脚的描写几乎为零 作者到底想掩盖什么?
裹脚在清代女性文化中,并非是一种常态的、普适的文化现象。一般来说,满族女性基本不裹脚,汉族上层女性大概率裹脚(但清代笔记小说中也有很多异类拒绝裹脚且并未受到实质性惩罚),汉族中下层女性受社会文化压力影响,中等概率裹脚。而且从清初到清末,裹脚这一文化现象经历过一定的波动,并非所有时间点都是常态。 裹脚的方式本身也不是一概的。根据女性所处层次和个人情况,裹脚的力度、残酷度、美观度也会有着极大的差异。像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张裹脚老人脚部变形的照片,让人不忍直视。但并不是所有裹脚女性都那样的。 本质上,裹脚和束腰、隆胸一样,是一种出于追求视觉美观的目的而对身体的人为残害。由于社会相对封闭,在这种行为成为流行趋势后,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文化压力,使得很多本来既无意愿也无能力的女性,被迫加入了被残害的行列。在清代汉族中上层流行文化中,裹脚是有着复杂的技术标准的,真不是人人都知道怎么裹的。 以上文字并非给裹脚洗地,而是指出裹脚这种邪恶行为背后的复杂因素。宁荣两府这种上层阶级的环境,假如存在裹脚文化,那么必然也存在精良的裹脚技术。如黛玉宝钗这样的小姐,裹脚可能会导致有限的行动障碍,产生某种病态的形体美感;而如晴雯袭人这样的丫鬟,一般可能会是“半裹脚”,即将裹脚限制在不影响行动的限度内,并不会为了美观而牺牲其劳动能力。 而曹公为什么不对其进行任何直接间接的描述呢?这是因为曹公一直在回避对红楼梦具体时空的描写。 典型如对宝玉发型的描写(看过的都知道,我就不引用了),就是在追求一种似清非清似明非明的模糊感,这样才不会被私信:您的答案已被删除,理由是不宜讨论的敏感内容。 但毕竟裹脚的现实是存在的,所以在《红楼梦》中也或多或少出现了“疑似”裹脚的描写: 1.林黛玉 下雪天穿“红香羊皮小靴”。 清初尤侗也有诗,《五色丝-满装美人》:羔儿三寸小乌靴。 这和林黛玉的小靴都有可能指裹脚后穿的小鞋。还有认为曾写过林黛玉走路“晃晃悠悠”和写邢岫烟“颤颤巍巍”都是写她们裹脚后走路的体态。 2.二尤 贾母让鸳鸯揭起裙子,自然是看是不是小脚,说“齐全孩子”,自然是裹了。尤二裹了,尤三就肯定裹了,说她“一对金莲或敲或并”,坐实了的。 (又有人认为这是有金莲癖的高鄂添的,不过我看恐怕赖不到高鄂头上,庚辰本就有这句)。尤氏和二尤原本不是一家,所以尤氏不好说,应该没裹。 3.晴雯 明确写了穿红睡鞋,裹脚穿睡鞋的可能性比较大,《芙蓉女儿诔》里——“莲瓣无声”,好像是裹了脚的。 4.其他 比如婆子说宝玉身边小丫头“哪里就走大了脚了”,论理贾府里家生奴才和买来的都有可能,所以这句可能是指的裹脚,也可能是指买来的小丫鬟被放了脚,还是不愿意脚太大。 清初,的确是下过命令,汉人入旗者,家里女眷不让裹脚,裹了的让放脚。可是,汉军旗违反这条规定的人很多,以至于秀女中都有裹脚的。乾隆还是雍正的后宫中,据说也有裹脚的。此种情况,乾隆时就不得不明令禁止,1759年时发谕,此时曹雪芹应该还活着呢。可见汉族的文化传统是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啊,男降女不降,甚至真正的满州女儿,都要去穿汉装取乐。 曹雪芹家是正白旗内务府包衣,他家恐怕不敢给女儿裹脚。但是林黛玉家里如果是汉军旗,那么既科举,又给女儿裹脚,也是合情合理的。 曹雪芹故意模糊“裹脚”的问题,有人认为是为了留给当时的人想象的空间,如果当时的汉族文人看了十二金钗个个都是天足,恐怕会接受不了。但我想曹雪芹才不会去照顾那些人的想象,他这样写只是为了掩藏一些难以描述的事实。一旦涉及裹脚的描写,那么就有很多敏感词需要考虑了。比如贾家是满人还是汉人?前面说过,满族女性一般是不裹脚的,而汉人上层女性大概率是裹脚的。如果黛玉裹脚,湘云不裹脚,这背景一下就实了,曹雪芹文章能顺利发表的风险就大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