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在《大闹天竺》里是好演员?还是好导演?
文 | 闵思嘉 中国电影资料馆巨蟹座硕士 中国人真的是对《西游记》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有关故事被一次次花样翻新,改头换面搬上银幕。 之前并未过多关注《大闹天竺》,以为这只是一部正常的公路喜剧片,但看着看着发现,王宝强这部处女作,竟然是非常灵活地脱胎于《西游记》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模式。 准确地说,《大闹天竺》是一个结合了西游记和王宝强招牌式的「囧途」系列的影片,讲一帮人打打闹闹,共同经历了一段旅程,从而找到人生真谛,找到自我云云。 王宝强是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想必我们都同意这一点,而影史上喜剧演员转型为成功喜剧导演的先例有非常多。 但王宝强的第一次尝试,可真的并不轻松,他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首先我看得出,王宝强是个非常勤奋和热爱学习的导演。第一次做导演,怎么办?这部影片的风格技巧路数,颇多是来自于他曾经主演过的若干部成功喜剧片,除了「囧途」系列,还有「唐探」。 《大闹天竺》的故事出发点其实没有大问题,把《西游记》做一番现代化喜剧改造,完全是可能成功的,这和《西游记》高度开放的人物设定分不开。 但是,问题出在王宝强用他标志性的个人符号以及个人审美消化这个故事模型的时候,很多地方没能控制好,显得进退失据。 如果说「王宝强」这三个字就代表着一种成型的喜剧风格,那它的核心大约应该是拼命虐待人物和让其出丑。视觉上大红大黄饱满扎眼,配乐上锣鼓喧天震耳欲聋,都是配合上述「出乖露丑」的风格。 《大闹天竺》给我的第一感官印象,是一个「乱」字。 乱字诀有时候能成功,但有时候就过犹不及,只有还原到具体情境中才能评判。本片有若干场戏,就是乱到让人感到无比烦躁。可能有多方面原因,包括演员气质和故事赋予他的任务之间存在落差,以及配戏的演员之间风格调性不同,没有磨合到位所致。 王宝强作为一个喜剧演员,最无可取代的地方是两点。 一是他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本身,这是他饰演一切角色的根基;二更重要,是王宝强天生拥有一种唤起观众同情的特质,因此当王宝强屡屡在银幕上被捉弄、被嘲弄、被欺骗的时候,我们不仅会发笑,更会对角色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在《港囧》中包贝尔替换王宝强,就是因为缺少这种特质而遭到批评。 王宝强天生有一张喜剧脸,但他其实可以演悲剧,或是把喜剧演得很悲很感人,也是因为上面说的这一原因。 不过若要把王宝强的这种个人特质放大到整部影片,就不足以完全撑起来了。 他还需要旗鼓相当的对手戏演员,而在《大闹天竺》中,林永健戏份不多,白客则还不够强势和突出,岳云鹏的表演路数其实偏单一。 说说这部影片对《西游记》的改造。 首先从片名上,天竺就直指取经的目的地。几个主要角色,唐森很明显就是唐僧,武空就是悟空,朱天鹏是猪(八戒)天蓬(元帅),柳岩饰演的吴静就是悟净。顺带一说,师徒四人中选一个作女性化处理,并不少见,唐僧八戒沙和尚都有过这种待遇。 《大闹天竺》的故事架构和《西游记》非常像。《西游记》是孙悟空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大闹天竺》则是武空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小楼不被拆迁,陪富家公子唐森去天竺取遗嘱。 显然,这个「遗嘱」就是让人大彻大悟的「经文」,「天竺」还是「西天」,而武空保护唐森一路上遇到的折腾,就是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其他的对应还有非常之多,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在里面找到若干(当然也可能是我附会了):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杀手; 火焰山牛魔王铁扇公主——吃辣椒比赛; 盘丝洞蜘蛛精——沙丽工厂; 其中一些点子本身,是有趣的。比如吃辣椒是不是致敬《东成西就》的梁朝伟?我觉得有点像。还比如唐森一直不相信武空说有人要害他,这不就和唐僧一样嘛。 就跟唐僧师徒取经一样,真正的目的并不是取经,而是要经历那些磨难。路上真正降服的也不是妖魔鬼怪,而是孙悟空等人身上的魔性,最终变成更好的人(成佛)。 《大闹天竺》也是一样的意思,王宝强演的武空虽然失去了他想保卫的小楼,最后得到了更宝贵的东西,而白客演的唐森从富家公子哥脱胎换骨,岳云鹏也得到了真爱。 也有和原故事反过来的地方。《西游记》说的是唐僧对野性难驯的孙悟空的培养和驯化,《大闹天竺》反转了过来,说的是武空帮助唐森锻炼升级。 差点忘了,六小龄童老师出现在影片里,扮演了戏份不多但非常重要的角色,真的非常非常意外…… 最后想说的是,因为喜欢出色的「演员王宝强」,因此也很愿意看到到他成长为出色的「导演王宝强」。 不过要想达到这个宏伟目标,「导演王宝强」真的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漫长跋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