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杜丽莎淘汰前,在节目里哭了5次,我们借此来谈谈《歌手》的初心
杜丽莎淘汰后,《歌手》在第四期片尾的这段剪辑很厉害。
微博上有电视自媒体称赞,这段采访和歌词字幕相融,是《歌手》系列五季以来最点睛的瞬间。 节目播出后,洪涛在微博上写出了邀请杜丽莎的台前幕后。一句话总结就是,“找来了杜丽莎,就是找回了《歌手》的初心。” 那么,《歌手》的初心是什么? 在四期节目中,杜丽莎流过的5次眼泪也许可以告诉你答案。 第一次她哭,是因为第一次登上《歌手》舞台后的感动。
她和王祖蓝在电话里说,她很感动,有这么多人听她唱歌。她自己也说,连“杜丽莎”这个中文名字,都是《歌手》节目“赋予”的。 第二次,是在舞台的正式表演上噤泪。
而这一首《Vincent》,仅仅获得当晚排名的第7名。 第三次流泪更像是个意外。 当合伙人吉杰拿出广告商送给她带有自己名字的手机时,杜奶奶又感动哭了。
第四次哭震撼了所有人。 彩排时,第四期的歌曲《真的爱你》时,想念母亲情绪失控放声大哭。
而令人惊讶的是,当正式的表演开始后,她又会自如露出孩童般的微笑。
第五次,也就是文章第一张图里的时刻。 她对音乐的热爱,已经融入到了每一句歌词。
杜丽莎淘汰这期节目播出的前一天,新上线的《奇葩大会》也正好请来了著名音乐人黑刀。
作为资深乐评人、草莓音乐节的缔造者之一,他不大认同当下大众音乐审美。
“接下来我说的话,可能会让何老师有一点不开心。”黑刀看来,他所认为大众音乐审美“不正确”的倾向,而强势的主流媒体应当负起主要责任,《我是歌手》就是其中之一。
黑刀点名了《我是歌手》的高音系列,也抨击了《中国好声音》的民谣和烟酒嗓系列,也拿出了韩红黄绮珊“丧失音乐美感”的互飙高音片段。
“但是我不知道你喜不喜欢李健?”何炅举了个反例,“李健和林志炫他们也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做过细腻和婉约的演出,也深受欢迎。” 对于主流媒体责任,何炅的认为:“主流媒体很难,因为对公众的音乐审美是要起到引导作用的,只有提供更多可能的情况下,你才能成为一个平台。”
而高晓松随后的回应更加论证了,成为大众媒体中的音乐,本身就不代表音乐的全部。 美国的格莱美,最终交给CBS转播的,只是大众媒体所认可的音乐形式,当然,大多数都是大众音乐。而大众音乐和小众音乐、地下音乐甚至是摇滚音乐本身就是音乐界亘古不变的“死对头”。
所以,《歌手》的初心,恐怕就是扮演好大众流行音乐传播平台的角色,然而它也只能扮演这个角色。你无法强求在这个舞台必须保护“小众”和“弱者”,因为平台能做的,只能是足够丰富,然后优胜劣汰。 原版《我是歌手》在中国的本土化成功,有两个杀手锏,一是云集大咖,也是洪涛自己在微博里说的“巨星加持引来关注”。二是让遗珠发光,无论黄绮珊是邓紫棋还是今天的迪玛希,都是在尝试中的意外收获。 第三季过后,节目组力图通过“踢馆赛制”云集出道十年以内的新生代歌手,开始向第三个核心竞争力发力,并延续至今。 从这些新生代中,你也能梳理出中国大众乐坛人才发掘模式所走过的路。前三季,他们来自《超级星光大道》和《超级女声》,后来,他们出自《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
出自《好歌曲》舞台的苏运莹 《成都(Live)》走红后,有人放了马后炮:“赵雷不红,天理难容”。 但其实他早就该火了。 因为他不仅参加过《快乐男声》,在《中国好歌曲》里唱的《画》就已经惊艳四座了。
他创作的《成都》也早就在你的朋友圈里被刷屏了。 而诞生于《歌手》舞台的《成都(Live)》再次证明了,大众媒体不仅是放大器、过滤网,更是探照灯,它各司其职地点亮大众流行乐坛也就足够了。 而如今,也剩《歌手》这一档节目,还能承载这个功能。 十点半播到凌晨零点二十分,不分段计收视,不为时长删减叙事片段,我能从这些细节中读出它无关收视率的使命感,这是“制播分离”成风时少见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