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下屿村:一名党员一面旗 成就样板新农村
福州新闻网讯 每天上午,连江坑园镇下屿村村支书郑德钗都要迎着晨曦,走过通村公路,去落成不久的村委会上班。有时,他也从另一条平行的江滨路走,因为可以看到平整后待建的江滨公园、不远处洒满金光的罗源湾海面,和海上繁忙的船只。 没有盘绕的电线,这个海滨渔村的天空显得异常高远。因为去年11月底,下屿村在新区建设中,率先在全省村一级中实施“三线”下地,成为第一个“无线村”。 下屿村的荣誉很多。它先后被命名为绿色村庄、卫生村、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村,今年又获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然而,下屿村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还是孤绝海岛,后来才和陆域相通。是什么,让这个先天不足的小村子,在短短几年就实现华丽转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行不行,看支部,干不干,看党员!”郑德钗用一句响亮的回答,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为了让下屿村快马加鞭,实现跨越发展,在下屿的党支部内涌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为通村公路 老党员带头拆了自家房 下屿地少人多,规划混乱,民房密匝匝地围着填海造出来的坡道,村民中一旦兄弟分家,就得被迫租房。生活空间小,村民都竭尽所能随意搭盖。 去年,下屿村被列入新农村综合示范村,政策、资金扶持到位了,但建在规划通村公路旁的违章建筑却成了拦路虎,村民不肯拆,都观望着,不肯当吃亏的“傻子”。一些村民还质问:“你们村干部怎么不拆,凭什么先拆我们家的 ” 既然村民不服气,那就先从党员干部拆起!郑德钗召集全村100多名党员开了个动员会,希望大家能身先士卒。年纪较大的郑德章第一个站了出来:“通路是好事,既然要拆,就先从我家拆起。”拆房那一天,60多名党员拿着锤子等工具,沿着村主街一路浩浩荡荡来到郑德章家,砸的砸,搬的搬,全村的人都被吸引出来“看热闹”。这“一锤子”下去,村民觉得公平了,即使心里不舒服,也不好意思再闹了。一天时间,他们就完成了30余户违建拆迁任务。 去年,有450户村民通过联合建房,住进了公寓式的大套房。“以前的房子,又乱又挤,现在又宽敞,光线又好,跟城里的房子差不多。”66岁的郑仕孝住了一辈子的砖瓦房,到晚年才苦尽甘来,搬进了200多平方米的大楼房,两个儿子一人一层,第三层匀出来当宾馆,招待来旅游的外地人,日子丰足多了。 为共同致富 党员无私传授养殖技术 这种“无私”的觉悟也在党员内部无声地传递着。 下屿海域邻近可门港,港口开发要征用4000多亩的近海海域,为了支持工业发展,党员郑德茜、郑仕理、郑仕钢等20多人,不但主动搬迁,还带头组织80多户村民开发了新的海带养殖区300多亩,年创产值近300万元;下屿人多靠近海养殖致富,党员郑德永身为养殖大户,却一点也不藏私,致富之余还把养殖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帮助乡亲致富;每次村里有大项目落地,青壮年党员总是一呼百应,从不借故推脱,在台风来临时,他们更充当这座临海小村的守卫者……随着一件件实事的落实,党支部在村民心中的地位也变高了。 为争先创优 积极打造学习型党组织 下屿人在长期靠天吃饭过程中,养成了坚强、不服输、团结勤劳的“渔家人”个性,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高。而郑德钗擅长发现“好苗子”,把那些能人、热心人都吸纳进党员队伍里,今年,下屿村党支部又发展了2名新党员,有5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 郑德钗说,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下屿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学习型、服务性、创业型党组织建设,要求有职党员依岗履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并为无职党员设立了“学习宣传岗”“发展经济示范岗”“社会治安维稳岗”等5个岗位,结合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充分发挥出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为美好家园 “新农村”建设快马加鞭 喜讯频频传来。前不久,下屿村刚刚完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总投资300多万元的海滨公园的建设招投标工作。郑德钗自豪地说,这个公园建成后将是全县最漂亮的村级公园之一。 随着村容村貌的日益改善,党员们的积极性也更高了。郑德钗说,他和其他村干部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村里的公园建设、山地绿化、道路拓宽,铺设一条500米长的商业步行街、让旧村的“电力、电信、闭路”三线全部下地,在村里大街小巷都装上监控摄像头和环保路灯,让下屿真正成为“新农村”。 (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通讯员 吴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