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多举措平抑粮价惠民生 鼓励进口低价米
老杨在实验室工作。记者 谢晓婉 摄 平价大米让市民得实惠。记者 陈理杰 摄 民生主题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摘自十八大报告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记者 谢晓婉 通讯员 李金团)我市是粮食纯销区,97%的粮食依靠外调。近年来,厦门用粮刚需增长,为保证粮食供应,惠及民生,厦门举措频频。 把粮库建到省外 2011年我市粮食消费总量达146万多吨,仅口粮消耗每天就超千吨、食用油超百吨。为此,我市制订实施引粮入厦的“北上南下”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内引外联”路子,构建国际、省外、省内三道粮源供应线;建立粮食产销协作长效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引粮入厦,努力拓宽粮源供应渠道。 利用粮洽会平台引粮入厦。我市33家粮企从第八届七省产销协作洽谈会达成采购意向127万吨,现场签订粮食购销合同49.65万吨,比上届增加20万吨;我市13家粮企在省第十一届粮洽会现场签订粮食购销合同12.8万吨。
此外,我市今年先后与齐齐哈尔市、河南省信阳市签订建立长期稳定粮食产销合作协议书,与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所属的最大大米综合加工企业———中粮(江西)米业达成粮食产销战略协作关系,进一步拓展我市粮源渠道。 我市今明两年增储5万吨储备粮,使市级储备粮规模增至22万吨,按国家规定可保障我市350万人口吃半年口粮,今后还将根据人口增长情况再适时调增储备粮。 鼓励进口低价米 自2008年以来,我市创新储备粮传统轮出方式,先后安排定向加工储备粮6.4万多吨,以低于市场行情的优惠价投放市场4万多吨大米,发挥了保供稳价、平抑市场粮价的导向作用。我市今年继续安排1.45万吨的市级储备稻谷定向加工成大米,以市场最低价销售。 与此同时,我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厦门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鼓励支持粮食企业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进口低价大米,平抑市场米价。 据了解,今年从我市港口进口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进口低价大米约15万吨,特别是进口越南低价大米达到10多万吨。 夏商布局30个网点 开设平价商品专区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记者 谢晓婉 通讯员 康永)作为国有企业,夏商集团旗下民兴超市,年底积极配合政府的“平价商店”建设,率先在旗下近30家网点开设平价商品专区,缓解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负担。 据悉,厦门的七成肉蔬出自夏商,夏商(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厦门民生供应重要站点。也因此,在平抑果蔬肉价等方面,夏商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1年,蔬菜价格持续异常波动,在价格上涨阶段,夏商集团分3次主动采取行动,借助产业链合力:基地根据供给预测协调种植品种及数量,源头上保证供应量;流通环节减免相关流通费用;终端环节采取零毛利销售。对蔬菜交易量较大的十几个品种在夏商(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平价批发,在夏商民兴超市进行成本价销售,时间长达6个多月,累计供应优惠蔬菜近5万吨,直接带动厦门其他超市及农贸市场这十几个品种蔬菜的价格涨幅明显回落;同时夏商黄金香承担市级储备肉投放工作(累计投放576吨);夏商粮食坚持做好定向优惠大米供应工作(累计投放近万吨)。 此外,夏商集团始终坚持做好肉、蛋、粮食等重要民生物资的储备及轮换供应工作。逢“淡、灾、节”,夏商会主动多方组织货源、调集蔬菜等生鲜产品,力保“菜篮子”、“米袋子” 质优、量足。2011年,夏商集团实现蔬菜交易量25万吨,猪肉加工82.76万头,水产9.6万吨,禽、蛋品1.3万吨,冻品0.5万吨,粮油12万吨。厦门口岸进口台湾水果6963吨,占大陆进口台湾水果进口总量近50%,其中夏商旗下的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分拨量6300吨,连续稳居大陆进口量首位。 把好市民口粮第一关 出镜人物 厦门市粮油质量监督站检测员老杨和同事们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 记者 谢晓婉 位于思北的厦门市粮油质量监督站的办公楼,三层大楼常常仅有两三人留守。留守的人多半守在检测室,而其他工作人员,常常分散在厦门的岛内外。提起自己的工作,从站长到普通检测员,都戏称这是个“没有淡季”的工作。 紧紧盯着检测数据 “只要机器一开,工作就停不下来。”监督站的老杨已是站里的老检测员了,在他的印象里,常常机器一开,他就要从早晨坐到晚上七八点,一直盯着电脑里不断变化的检测数据。中午时,他也只能倚着电脑桌稍稍地打个盹。 检测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监督站潘站长告诉记者,从站里发出的报告,只要盖了章就具备法律效力。他们不仅要对报告结果负责,更要为市民的安全负责。 据了解,进入厦门市场的储备粮,以及企业从外地引进的粮食,都要在这里进行抽样检测。换句话说,在粮食入厦之前,他们负责帮助市民把住第一关。 安全检测没有淡季 在工作人员看来,安全检测工作没有淡旺季之分,一年到头,他们的检测工作一点都没有松懈。除了平时的检测任务外,每个季度要对每一个粮油企业进行抽检;每一年还要针对质监局委托的、具有qs认证的粮油企业进行抽检;而从8月份开始的储备粮轮换工作,跨度长达半年多。 一个萝卜一个坑,潘站长告诉记者,他最怕的就是人员请假。而站里的人员也常常将工作放在第一位,放弃自己的假期。“有一次老杨生病了,但检测任务紧迫,他只能在楼下的药店打点滴,打一半回来继续工作,之后再抽空继续挂瓶。” 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们常常在岛外连轴转。经常是企业还没上班,他们已在中午时提前取样。 厦门市民安全意识强 令他们比较安心的是,厦门的粮油质量一向比较稳定。潘站长告诉记者,从2008年以后,厦门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增强了不少,监督站的检测任务明显增加。 就在最近,厦门市粮油质量监督站顺利通过食品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据悉,该认定对人员、设备、检测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现在,监督站的检测能力为食品类参数84项、产品27个;非食品类参数73项,产品19个。 据悉,厦门市粮油质量监督站已建成全省一流的全国首批国家级粮油质量监督站,又投入200多万元添置更新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技术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授权粮油检验项目达100多项,每年提供检验数据近万项,为确保我市粮油安全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