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书”,看唐朝子民是怎样“协议离婚”
题记:热播古装电视剧《大唐荣耀》中,演绎了一种离婚现象,出现了一个平日很少涉及的词汇——“和离”。第32集李俶吓唬沈珍珠佯装要写“和离书”,剧中此前建宁王李倓和林致的分手,都属于“和离”。所谓和离,就是和和气气离婚。在唐代,“和离”是被写进《唐律》的,是法律制度,两口子过不到一块儿,可以依法办事和平分手,犹如当今的协议离婚。 中国历史上,母系氏族社会之后进入男权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很难表达或实现离婚的愿望,男性“休妻”“出妻”抛弃女性居多,女性大多只能被动接受。为了调节这种矛盾,后世出现了“和离”的方式。“和离”一词,原本是中国古代音乐术语。指古代音乐的调和,钟磬合理配置,让乐器发音和谐。《礼记》载:“垂之和钟, 叔之离磬。”孔颖达解释说:“垂之和钟者,垂之所作调和之钟;叔之离磬者,叔之所作编离之磬……县,解离也。言县磬之时,其磬希疏相离。”这里的“垂”和“叔”是上古时代两个匠人的名字,垂会和钟,叔会离磬,要把钟和磬悬挂起来,稀疏合适,互相不能拥挤重叠,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和离”被借用到离婚制度上,大概就是取其和谐之意。过不到一起,别打别闹,以“和为贵”为原则,夫妻双方商量一下两愿离婚,和气分手。对于女性而言,相对男人单方面“休妻”,公平得多。“和离”最初属于“礼制”范畴,见于《周礼》。在民间,一般很少按照礼制的框框处理婚姻纠纷,“和离”往往也是不欢而散,往往成为男方为掩盖“出妻”“休妻”的工具,或者作为避免“家丑外扬”的变通形式。唐代将“和离”纳入法典,有了高于礼制的效力,成为一种允许夫妻通过协议自愿离异的法律制度。《唐律》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就是说,两口子老闹别扭婚姻生活无法维系的时候采取和离的方式分手,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这一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 “和离”的离婚协议书叫“放妻书”,有放归本宗之意。“放妻书”与“休书”不同,古代常见的休书中,语气生硬绝情,字里行间常见“斥”“逐”“弃”等字眼,充斥着男权的强势。唐代常见的放妻书语气则比较缓和,常用“相离”“离别”“相别”等中性字眼。单方面的指责也流露较少,体现成婚姻破裂责任共担的精神。一般先写理想婚姻怎么怎么样,再写现实婚姻不和谐的实际情况,最后写明离婚的善后事宜。结尾部分还有一段互相的祝福。例如男方会对女方说“相隔之后,更选重官双职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韵之态”等词句,祝愿女方有个更好的归宿,甭管真的假的,形式大于内容,甚至比当今离婚来得还有人情味儿。“和离”文件中,也涉及子女财产问题,子女一般归男方,女方无权争议;女方可带回陪嫁物,但不能分割男方家产。如果女方生活困难或需赡养老人,男方会一次性或者分期给予一定的财务资助。 据考,唐代离婚率不低,甚至出现了女方主动提出离婚的“放夫书”,女性离婚再嫁也不为失节。唐朝话本《秋胡》中,秋胡几年不归,秋胡之母就劝秋胡妻“不可长守空房,任从改嫁他人”,挺开通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