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中最有争议的霸主 有人说他仁义有人说他迂腐
春秋五霸指的是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五位称霸中原的霸主,关于“春秋五霸”史上至少出现过8种说法,司马迁的《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宋襄公,这是个最有争议的霸主。
宋襄公是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因为组织了五国联军拥立了齐孝公,齐孝公对宋襄公显得退让几分,宋襄公感觉自己可以压制齐国就开始膨胀了,打起了称霸的想法。 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而后,又命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想借此来威胁东夷臣服。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同年冬天,陈穆公邀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于是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这样,在诸侯中变形成了两大集团,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一党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齐国,楚国国君相聚在一起,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齐楚两个大国的不满。后来宋襄公又发动了一次诸侯会盟,只有几个小国前来,只有一个大国楚国来了,不过他们不是来会盟的,楚国军队埋伏在诸侯会盟的地点,活捉了宋襄公,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 宋襄公回国以后听说郑国要拥立楚国国君为霸主,恼羞成怒发兵攻打郑国,历史上有名的“弘水之战”就在这时爆发了。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能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相遇。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宋国大夫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的。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目夷的意见,宋襄公却教训道:"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宋襄公是历史上颇富争议的一个人物,赞美者认为他仁义有信,具有贵族精神;批评者认为他虚伪残暴,是假道学的典型。 宋襄公虽然被后人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过诸侯霸主的地位。泓水惨败让后人对宋襄公贻笑千年,但是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还遵循周礼的作战礼仪,他的仁义,道德还是值得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