阏与之战——白起人生悲剧的初现端倪
阏与之战是战国中后期,秦赵两国之间有名大战之一。 作为秦国武将之首的白起却没有带兵出征,此战秦国损兵折将,也成就了一代名将马服君赵奢!虽然白起未能出征,但是在我看来这一战却是白起人生的重要转折!
白起为什么没有带兵出征此战,《大秦帝国》电视剧中给出的解释很简单:秦昭王欲重用范雎而疏远魏冉,任用范雎为客卿主军事,为提高范雎声名和威望,才让他在军中另选良将出征!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恐怕原因没有那么简单,白起未能出征应该是多种原因的: 首先,白起一生征战,年岁已大(古人四十多已称老夫),选出接班人已迫在眉睫。出于全局战略考虑,秦昭王欲通过一些战争选出白起的接班人,而时任秦中更的胡伤,曾在几次征战中显露出才能,是以成为代替白起的选择之一。 其次,白起不是秦昭王自己的人,而是魏冉发现并推荐的。白起和魏冉关系很好,当时秦昭王正采纳范雎的建议,想要逐步清除以魏冉为首的“四贵”在朝中的势力,秦昭王若此时任用白起取得大胜,不利于他施展手段驱逐魏冉。 第三,白起功劳太大,已有功高震主之嫌,秦昭王需要军中另出一个能与之分庭抗礼之人。在我看来这也是后来白起被赐死的主要原因,白起百战名将,从无败绩,无论在秦国内部还是在东方六国中间都富有盛名,而白起也没有王翦的政治智慧,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 范雎从中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很小的,至少在我看来作为秦王不会为了重用一人而不顾秦国整个“东出函谷,一统天下”的计划而闲置一个不败战神。而阏与之战失利后,范雎竟然未受罚反而更进一步升任丞相,更证明这一切应该都是秦昭王有目的的运作,范雎只是执行者罢了! 虽然阏与之战后,白起又回到了秦国对外征战的统帅位置,但不可否认它和秦昭王之间的裂隙的种子已经埋下,分裂已不可避免了! 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结束两年之后,白起被秦昭王下诏赐死杜邮,一代名将终未能马革裹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