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长平之战兵败,主帅赵括冤不冤枉,纸上谈兵实质名归吗

宇文歡
2017-03-02 14:45:21

在中国,要说不知道赵括的人还真不多,成语典故"纸上谈兵"家喻户晓,已经让赵括成为历代兵家、政客们所列的反而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此“砖家”、“叫兽”也走上讲坛,走上媒体开始为赵括鸣不平,认为赵括还是有才的,其失败是因为赵国实力不济,无粮可供,秦、赵两国长期在长平一线的对峙,让赵国疲惫不堪,最后选择主动出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大秦帝国-长平之战兵败,主帅赵括冤不冤枉,纸上谈兵实质名归吗

赵军主动渡河出击

赵括率军出击陷入白起所设的口袋阵中,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突围不成,赵括被秦军乱箭射死,剩下20万赵军投降,后被白起坑杀。把长平之战失败的原因归于赵括无能,只会纸上谈兵,冤枉吗?

导致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实力决定论,两国交兵也是其经济实力的体现,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其实打的就是钱粮,自古宜然。这方面双方的差距不算很大,赵国粮食供应不足,然秦国也未必好很多。为什么?因为,长平前线距离秦国后方的粮草供应基地太远,古人便有千里不用兵的说法,太远的供给距离让粮食大都耗在路上。能运到前线的军粮可能只有起运时的十分之一。

大秦帝国-长平之战兵败,主帅赵括冤不冤枉,纸上谈兵实质名归吗

坠入重围临时找兵法破解

2、外交制胜论,秦国两国围绕长平对峙的局面展开发合纵连横,最终的结果是秦国以连横之术破赵国合纵之策,山东各国均选择做壁上观,既无粮草更无援兵,赵军兵败还是赵国的外交战的失败。秦相范雎以远交近攻的策略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大秦帝国-长平之战兵败,主帅赵括冤不冤枉,纸上谈兵实质名归吗

长平之战双方形势图

3、军改制胜论,秦、赵两国分别都对军事、军制进行了改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天下闻名,秦则自商鞅变法之后,采取20级军功进爵制。然,最后两军对决,秦胜赵败。最终的结果证明了秦军在军制、军事上的改革上更彻底、更有成效。

大秦帝国-长平之战兵败,主帅赵括冤不冤枉,纸上谈兵实质名归吗

赵括翻遍兵书未能获得破解之道

笔者以为,前二条都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也很关键。可就长平之战的最关键因素来讲,真正的决定性原因还是第三条,即军改制胜论。古语说的好,将军起于卒伍,宰相起州牧。像赵国这样,把一个从未领军打仗的赵括推上45大军的主帅,在秦国是不可想像的事情。秦军的职位及爵位得靠战场上一刀一枪拼出来的,用敌人的首级换来的。赵括轻易地便帅赵军陷入白起设置的口袋阵,被四面合围,最后身死兵败,从此,赵国失去了和秦国一争高下的战争实力,全赖此战结果。

赵括不知天时,不知地理,充起量就是个只会口若悬河的贵族子弟。不知天高地厚,为其做任何平反鸣冤都是无聊之举。也许赵括按秦军的制度下,没准最后能成为一代名将,可谁会再给他机会呢?纸上谈兵其本意不就是讲一个人没经验却在纵论天下吗?赵括有勇却无才,其实就是一个楞头青。自我感觉良好,天赋英才,想建不世之功。可惜,真正冤死的是赵军的几十万将士。


结论,赵括获得”纸上谈兵”乃实至名归,没有丝豪冤枉。那些,为其喊冤者可以休矣。我们在评论此事时,也不该只是陷入对赵括本人的笑谈中,而应该引以为戒。我们还是重温一下孙子兵法之言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愿大家共勉。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