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长平之战赵国胜了 会出现什么结果?

宇文歡
2017-03-02 14:52:52

观点1

赵国当时的军事水平达到了什么地步,从长平之战以后的战事可以看出,损失四十万的有生力量以后,秦军依然没有攻下赵都,甚至于被一度被打败,虽然赵国的四十万精锐被杀,但是还是将崛起的匈奴遏制并且在向南的各种战争中地盘不断扩大。古代国家的强大取决于军事力量,如果秦国战败,短期内无力攻赵,赵的军事力量可以继续像西北踏进,从而有能力划分天下,就如同当时的晋一般,秦国的弱民政策会大量透支秦国未来的发展潜力,没有足够多新的地盘的支持,将没有继续东进的可能从而退出历史舞台,最后的结局最有可能就是赵国独大,一超多强的局面诞生。当然前提是长平之战赵国胜,但是这并没有可能。

观点2

长平之战如果秦国失败了,秦国可能会退回函谷关内,依靠函谷关防守,修养生息恢复元气,而编观战国时代,不管是齐国的匡章,还是魏国的信陵君,还是楚国的春申君,庞援,他们联合起来进攻秦国,最终都止步于函谷关前,可见秦国就算失败,其余六国也没能力攻入秦国国内。而赵国战胜了形势也不见得太好。长平之战时,赵国缺粮去齐国求粮,结果齐国拒绝。燕国更是在长平之战后趁着赵国虚弱派兵攻打赵国。可见,赵国跟其余五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打败了,其余五国出于唇寒齿亡的考虑可能会出兵救赵,如果战胜了,赵国就成为六国最强,其余五国肯定是立即联合起来打压赵国,秦国也不会闲着,派谋士游说其余五国,用重金收买各国的诸侯联合攻赵。由此可见,长平之战秦国战败只是延缓秦国统一的步伐,根本无法改变秦国统一天下的局面。

观点3

长平之战看似是秦国谋略和战术上的胜利,其实是受两国经济实力,也就是战争能力的影响,廉颇的确耗了三年,看似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赵国却已经没粮了,不得不决战。反观秦国,虽然补给线更长,但是依托强大农业基础,其实是比赵国更有打下去的资本。个人觉得,这一仗,唯一可能的另一个结局也只是各国干预下的双方握手言和,各自撤兵。再回到楼主的问题,假设,也就是抛开以上一切,设定赵军打胜了,那必定也是一场惨胜,战争发生在赵地,秦军并没有孤注一掷以致被全歼的理由,双方各自伤亡过半秦军撤退,应当是对秦最坏的结局。而显然秦国的战争恢复能力要明显强于赵国,所以即便如此,假设长平战败,也只不过是延续了战国的进展,如果各国没有找到正确有效改革措施和对抗策略,其实秦统一的结局不会改变。

观点4

赵国获胜,由于除了魏国没有盟友,参考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结果,秦国被迫放弃河内郡也就是山西的地盘,同时不要忘了,赵国一直牢牢占据着北方草原,长平一旦秦国失败,不仅仅是邯郸输给魏国退出河内那么简单,输给赵国的结果,北方的云中郡和九原郡立即就会陷入危机,赵国的国力不济,难以直接攻打秦国,但是用经营百年的北方草原和秦国长期对峙是有可能的,最终结果并不能预知。

  历史侠想观点

  如果赵国胜了,也许嬴政统一还要推迟,或者嬴政的下一代来完成。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的秦国已经是制度上的改革,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已经大大的领先其它国家,白起就是通过商鞅变法成为一代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即使是秦国败了,通过巴蜀的富裕,完全有可能短时间的恢复元气。赵国通过胡服骑射虽然军事上得到改革,但只限于军事!秦国是从军事政治制度上的改革,两个变法不是一个档次的。所以秦国的统一是势在必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制度的创新不是哪个国君都有魄力去实行的!

  即兴表演观点

  长平之战不仅赵国缺粮 秦国也缺 秦王赵王最怕的就是打持久战 因为没粮 而且当时酷暑 正是收麦的季节 。秦王赵王都很着急 老将廉颇正是看种了这点 想要耗死秦军 可是双方老大场外着急打 场内战争当然一触即发 廉颇被换掉之后 赵国急于与秦决战 正中秦下怀 如果是老将廉颇 这场战争很有可能谁也尝不到甜头 双方都是倾国之兵!

  陈浩观点

  秦国统一六国会晚个一二十年左右吧,再说不是秦统一六国是六国统一了秦。长平之战后二十年秦才没赵。二十年的机会没有把握可想赵国的王多无能,还杀死了和白起一样厉害的大将。就算长平胜利这样的王也没什么大作为。秦国败了还有几十万兵力,精锐尚在,周边国家已经被秦打的国力很差,不会有太大威胁。秦国历代国君都是明君,秦国定会东山再起,没六国统一天下。

  Shine_86观点

  秦赵两国是战国末期军事力量最强大的两个国家,长平之战从最初的局部战争,演变为持久的倾国之战,一场战争前后持续了三年,赵国失败是因为急于寻求与秦国的决战,被秦国抓住时机,这背后的原因是赵王起用敢于出击、年轻气盛、兵法娴熟的赵括替换了坚守不出的沙场老将廉颇,而为什么替换廉颇的背后的原因,无非是赵国国力不支,需要速战速决的原因。从秦赵对峙分析可以知道,秦国新军锐士对赵国胡服骑射,所以两国士兵战力是相当的。白起和廉颇同为战国四大名将,因此统帅指挥实力处于一个档次。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是秦国用几乎同等兵力包围赵军并歼灭,秦军胜!得出结果无论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战争,后勤国力是根本。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粟裕指挥数量处于劣势的解放军全歼国民党几十万军队,正是因为我党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后勤力量比国民党强了不知多少倍。所以赵国不可能赢,即使侥幸赢了,也不过是惨胜!

  Annika1观点

  长平之战假设赵国获胜,那么秦国将收缩回河东甚至函谷关以西舔舐伤口,十年后会再次征讨赵国,那么赵国呢,我想大胜秦国后赵国会获得空前的声望,而赵国周边的燕国齐国魏国会团聚在赵王麾下联合抗秦么?答案是否定的,这十年里赵国国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反而国外的威胁却更大了,长平之战赵胜能多存活几年,赵败少存活几年,如此而已。

  小评智能工牌观点

  长平之战赵国是不可能取胜的,顶多打个平手,采取廉颇的坚壁清野策略,不与秦军决战,这样,时间一长,秦军自然会退去,但第二年还是会回来。这是因为此时的秦军战力远在赵军及六国军队之上,并且经济实力也比较扎实。比如灭楚之战,第一次就失败了,但第二次还是会赢的。

  历史挖掘观点

  赵国很难统一天下,实际上赵武灵王统治下的赵国崛起,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国内的体制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变,而秦朝通过商鞅变法,综合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要知道秦国的军事力量并不是一直是那些士兵,来来回回都换了好几代人了,依旧很强,这离不开秦国的体制,一个好的体制就能长期产好兵,强兵,所以就算秦败了,赵国也很难说从此再无敌手。

  Silence48324597观点

  秦输的起,赵输不起。看一个国家的强弱,不是看他赢多少次,而是看他输了能不能爬起来。长平之战,秦输了,可以退守函谷关。赵没有退路,所以赵对这块地的渴望高于秦,秦得不到也不就得不到,当年秦与魏国死磕,秦以疲弱之国,小国寡民还是能与魏国死磕,说明秦输得起。

  江心湖观点

  如果长平之战赵国胜了,可能会让赵国短时间内能称霸中原,但不会长久,而秦国也会暂时战略收缩,退回函谷关内。但是,秦统一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只是会延缓几年。原因很简单,赵国只是战国后期单纯的军事大国,军事实力强但其他方面一般,有良将但缺少良相,所以不可能长时间一家独大。至于秦国,商鞅变法后,又经过惠文王、昭襄王励精图治,实力远超其他六国,而且是个综合性的大国,除了军事实力强,政治上早已实现中央集权,举国一体,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又有“天府之国”巴蜀之地,粮食充足,国家富裕。所以,个人认为,长平之战的大胜,只是加快了秦统一的步伐。

  你们要找的李云龙观点

  赵国国力不如秦国,即使胜了也是惨胜,最多就是拿下上党,威胁秦国河东地区。不过赵国的威望会空前提高,燕国肯定不敢在后方动手,至少给了赵国喘息的时间。秦国战败之后,势力肯定会有所收缩,此时楚国和魏国如果趁机出兵,秦国外部压力骤增,甚至会丢掉河东和上庸,退回函谷关和武关。秦国几代君王的东出成果毁于一旦,统一的时间会推迟几十年。

  识达天下观点

  历史上赵国没有胜,是因为1.制度上改革不彻底,军事实用领域改革成功,但政治领域,制度领域没有动,国力的到提高,但无法吸引政治精英加盟。2.主观上君主太差劲,王位得到的不正,政策连贯性太差,3.赵国四战之地,环境太差,尽管多放努力,改善同燕国,魏国,韩国关系改善周边环境,但发展空间不足。盟友太少。4.军事斗争策略失当,赵国最大军事优势是骑兵,赵武灵王改革最显著的成果是骑兵实力的到极大加上。

  单从军事上看:赵国北方有数十万匹战马,加上北方已威服的草原民族,可聚集10万骑兵。长平之战赵国出动了80%可战之兵,北方加上蛮夷还可凑出至少十万骑,都城还有两三万可战之兵。秦国大约50%,剩下的20%防备楚国,10防备魏国,5防备韩国,机动兵力算起来不到15%,常平之战最后阶段只又凑出20万老弱就可看出。

  我若为赵主将,大军紧守长平,骑兵长途奔袭取函谷关,不求拿下但求截断粮道。令其军心不稳,此战胜算大增。

  风痕观点

  战国灭国大战比拼的是实力,也可以说是综合国力,当时秦国强于赵国,就算不是赵括取代廉颇为主将,就算赵军不主动出击一直采取固守,最后的结果也可能是耗尽了国力主动退却把上党地区拱手让给秦国;再退一步,就算赵括击败白起,也只是惨胜,没有了继续西进的实力;别忘了大环境战国七雄,赵国背后是燕国和齐国,就算赵国取胜,燕国齐国也不会容忍赵国一国独大,赵国也必须时刻提防不怀好意的邻国和北方的匈奴,不可能倾尽全力和秦国决一死战。如果赵国胜利,秦国也不过是丢失点国土,过几年还能缓过来,统一中国的进程不可能阻挡。当然,历史没有假设,当为前车之鉴。

  回归风味观点

  赵国胜只能说秦国丢失上当郡,而不会伤其根基。秦国几代明君定会东山再起,只不过步伐会慢一些。这是其他六国所不能比拟的!六国只是靠明君而鼎盛一时,而其后任者皆不如秦国。再者赵国一直朝局不稳,立国十二代,发生兵变內乱就有十一次,在战国是绝无仅有的!

  假如赵武灵王身后继位者也是明君的话,可修好秦楚,与秦并吞魏韩,趁势灭燕。与楚瓜分齐国或可与秦楚三分天下。

  手机用户观点

  以当时的军力来看,山东六国唯有赵国可以抗衡秦国,但是以当时的综合国力来看,假如长平之战秦国战败,至少不会元气大伤,但是赵国一样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是惨胜;肯定会一蹶不振,秦国会暂时退守函谷关养精蓄锐,很快就会恢复元气,秦灭山东六国,一统天下,是历史的必然…。

  沈福生2观点

  赵胜后双方可战之兵发生逆转。赵可进取函谷关,退可以保一甲子不会再有西方的边患。加之可劳作人口的优势与秦之前对外强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再携大胜之优。足可用战获之地扩大生产,积极备战联燕以徐图中原。如无意外,秦由于战败人口锐减,加之变法后内部矛盾更加会不断的发酵。内外交困中,自乱已成定局。其他诸侯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秦之所以长平之战后会发展迅速,主要是内部矛盾的外部转移强化了秦王的政治一统,相反则把其统治基础大大削弱。大一统的局面将绝不会由秦来实现。

  结局开始的时候观点

  长平之战赵国取胜,对赵国来说,也于事无补。赵国虽然有几名将,但是缺乏能臣。而秦国不同,即使在战争中失利,却动摇不了根本,进可攻,退有险可守。关键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人才辈出,立志图强。所以,赵国就算一时得利,终究无法改变灭亡的命运!

  东海小提督观点

  如果赵国胜,赵国不会继续全力进攻秦国,顶多是将韩上党吞并,因为赵国处于四战之地,燕国是赵国死敌,齐国的威胁也不小`,北地还有胡族的边境威胁,所以这些边境地区需要留下不少的防御力量。秦国也不会默默退回函谷关以内积蓄力量,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注定要靠战争以战养战,离开了战争,秦国自己的体制就会拖垮自己,所以,如果赵国啃不下来,秦国别无选择要么继续进攻楚魏,要么联合燕齐等国联合进攻赵国,燕国有很大可能同意,如果允诺齐国利益,齐国也可能同意。总之赵国不会去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秦国只会继续发动战争。结局只能是战国时期分裂的时间延长!

  被说东北没文化观点

  这个命题就很无奈,既然胜了实在是无法分析.在理论上说,秦国也是精锐尽出,如果说胜了赵国有没有一路追下去的可能?大体上是有的,倾国之力都没用,秦国也完了.其次秦国虎狼日久,一定是要吞噬六国的,遭此巨败其他四国是不会放过他的,秦必然实力迅速衰弱.但是这都是但是,赵国要是惨胜那么秦还是没什么大问题,而那四国回迅速求秦国割地,然后攻赵,毕竟赵要是惨胜那么攻赵比攻秦容易多了。这样的话秦还会崛起.重点就是赵胜后的状态,赵要有实力攻秦,秦基本没什么缓解办法了

  俊俊Tracy观点

  从地理位置来看,赵国是与韩国、燕国、魏国等接壤,属于四战之地,虽然在胡服骑射后国力强盛,但是本质上还是潜伏着各种战争危机的国家,即便长平之战赵国获胜,其国力也大损(参照秦国这个战胜国,自己也损失了二十万部队,且是举倾国之力来支撑这场战争),让战国的局面又多维持个50年-100年而已。

  反观秦国,在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强盛,且政治清明,即便长平之战失败,最多又是被山东六国逼回函谷关而已,积蓄力量之后又可以采取远交近攻的方针,迟早都能统一六国的。

  mmlaogong观点

  秦国占据地利人和,后方无虞,即使失败个十次八次,国内人口依旧恢复得很快,而且制度和民风导致他们喜战。东方六国不具备这样的位置、民风、制度,又彼此不合,秦国一统天下是必然。六国就算偶有胜利,哪怕前后灭秦几十万人,可是依旧不可能让秦国灭国,而且不过二十年,秦国就会恢复如前。如同德国之于欧洲。而土地广大肥沃。所以长平之战即使赵胜,也只能延缓灭亡。如同济南会战,即使吴化文这个民族叛徒不起义,赤军依旧能攻下山东。只是时间从八天延长到二十天、多死三千人而已。

  Fran颗观点

  赵国与当时的秦国比相差太远。秦国输得起,赵国赢了也得不到好处。秦国经济实力强,后方安稳,有巴蜀天府之国为大后方,国家制度优越,政治稳定。赵国在这些方面差太远,还要面对匈奴。赵国更不适合打持久战,后方吃紧,长期对峙将会不攻自破。廉颇虽然守住了一段时间,但秦军同样得到了休整 ,往后想取胜更难。

  赵军想取胜太难,最多是击退秦军,想坑杀所有秦军是不可能的。击退秦军最多让他们损失十几万,过一段子又会卷土重来。

  fredfan观点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关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必然的选择,所以秦灭六国只是时间问题,不会因为一两场战役而改变。邯郸之围最终以秦国失败而告终,但是依然影响不了秦国统一天下。

  思路89356431观点

  即是赵国胜了秦国,赵国也不可能灭了秦国,秦国的耕战政策,不仅保证了,秦国有众多兵员补充,而且充足的财力供给来支撑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而赵国则相反,只重视军事建设,不重视发展经济,即使胜了,也是残胜,没有力量去灭亡秦国,这在后来的秦楚战争中充分说明一切,秦军在与楚军交战初期损失了二十万军队,再用六十万军队灭楚之战,赵国有这么的军队吗?养得这么多的军队吗?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