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基地,闽中有机食品公司在全国云南、内蒙古等9个省拥有9个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加工的有机食品出口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而且41年来从来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那么面对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学物质的“零使用”,闽中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里的蔬菜和家禽究竟是如何种植和养殖出来的 近日,记者驱车前往闽中有机食品种养殖基地——分别位于常太镇的溪南有机种植基地和白沙镇的坪盘有机养殖农场一探究竟。
在溪南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记者见到种植的有西兰花、西芹、辣椒、包菜、黄瓜、茄子等,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然而与其他菜地不同的是,这里绝大部分的蔬菜不是直接种在田地的土壤里,而是种在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槽里。
据介绍,有机农产品种植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肥料全部是农作物秸杆、畜禽粪肥和豆科作物发酵而成的有机肥。而用传统方式种植过农作物的土地,多数使用过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会对有机农产品生产造成污染。所以如果要在传统耕地上生产有机农产品,必须经过数年的转换期。可时间就是金钱,市场需求不等人,怎么办
“闽中”溪南有机种植基地负责人阙俊平和许华堂都是福建农林大学毕业的本科生。采访中他们告诉记者,公司选择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最新科研成果--基质栽培法。
记者在田头看到,所谓基质栽培法就是在土壤中挖沟作为基质栽培槽,然后在槽的底部铺1-2层塑料薄膜,使基质与土壤隔离并防止营养渗漏。最后他们填上配比好的基质,基质成分主要是菇渣、木屑、鸡粪和石灰石膏等。
阙俊平说,蔬菜虽然离开了它们祖祖辈辈生活的泥土,但是用这种方法生产有机农产品就不需要经过土壤转换期。更重要的是种出来的蔬菜品质好,病害少,成活率接近100%。而且田间管理变得很容易,省工省力,也不会出现长草以及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的问题。
不过有机食品的生产难点之一还在于,如何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有效控制病虫害。闽中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对付病虫害我们主要采用物理灭虫方式。”阙俊平手握物理灭虫黄板告诉记者,在基地塑料薄膜棚栽区,他们遵循大自然的法则,根据虫子趋光趋黄的特性,使用杀虫灯、诱剂、黄板等办法进行驱虫杀虫。
同时,还针对虫害的不同高发季节,通过错开蔬菜种植时间来避虫害。比如冬春季节病虫害少,就可以在大棚里多种叶子类等应季菜;夏天病虫害多就种茄子、冬瓜、南瓜等瓜果类蔬菜,叶菜类基本不种。而且选择搭建大棚和给瓜果类蔬菜套袋子的方式也可以大幅度降低虫害威胁。
不过阙俊平也坦言,采用基质栽培法成本投入比较大,而且选择控制虫害而不能杀尽虫害的办法,蔬菜的卖相也会差一点,这让普通农民可能舍不得投入走有机种植的路子。
那么,有机农产品到底“有机”在何处 看起来差不多的蔬菜,有机蔬菜好在哪里
关于这一点,阙俊平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从有机蔬菜中可以吃到“生命力”。有机蔬菜吃起来清脆,它给你的感觉就是新鲜。就以西红柿为例,用化肥、激素喂大的西红柿个大、水分足,但是没有什么味道。有机方式培育的西红柿则回归了自然,咬一口满口都是西红柿的香甜味道。
离开常太溪南有机种植基地,记者驱车沿着山路来到了位于白沙镇的“闽中”坪盘有机养殖农场。
在这里,一眼望不到边的茂密松林,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松油的独特芬芳,脚下却是厚厚如地毯般绵软的松针……要不是看到松林下那成群觅食的鸡,怎会令人想到这是一个有着近2000亩的养鸡场。
农场负责人方国辉说,他养殖的鸡每公斤要卖40元,就连鸡蛋的价格,也要卖2元钱一枚。农场所产的鸡蛋虽然个头较小、含水量较少,但是蛋壳较厚,蛋黄有弹性,蛋白较粘稠,一句话——味道好,不愁没销路。
这些鸡和鸡蛋凭什么能卖这么贵
方国辉告诉记者,他的鸡每天吃的是稻谷和虫子,喝的是山泉水,在方圆近2000亩的山地间自由活动,活得可滋润了。因为是山间散养,母鸡如果把蛋产在比较隐蔽的地方,他们有时候就没办法收回鸡蛋,所以过了一段时间,山间小路上突然就会看见母鸡带着一群自己孵出的小鸡在散步的可爱场景。
方国辉说,鸡在山间散养也有不少“天敌”,这里可谓是天上有老鹰,地上有野猪,夜间经常还有黄鼠狼、大老鼠出没,袭击鸡舍偷吃鸡。不过散养的鸡有野性,不仅身材好,而且活力十足,若是被野兽和人袭击惊吓,能够轻而易举地飞上3米多高的屋顶或者灌木丛。
记者在养鸡基地山头看到,漫山遍野中有无数的白毛鸡群,或在追食蚁虫,或在打斗嬉戏。听到场主老方吹响一声哨子,游散在满山的鸡就会飞奔地聚拢过来。
方国辉告诉记者,有机农场要求养鸡充分考虑饲养地点、水源、空气、饲料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因素,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技术细节,如养殖密度,鸡舍网格内每只鸡要有20平方米的活动面积;严格控制水源,鸡所饮用的水都是从另一个山头引过来的山泉,以保证水质清洁无污染;鸡舍数量保证有两套以上,以便轮流使用,易于恢复鸡舍内生态,提高鸡的抗病能力;充分利用山间植被,比如先让山腰上的芦苇等植被疯长,再择时间将之砍去伏倒,让其自然生长出白蚁等,让鸡的饮食机构更加合理。
记者了解到,“闽中”像溪南有机种植基地和坪盘有机养殖农场在莆田还有八九个,它们所生产的瓜果蔬菜蛋禽等产品,除了供工厂加工成有机食品销向国际市场外,还有一部分由“闽中”开办的有机食品连锁店“真田有机生活馆”在国内市场销售。
闽中种养基地的采访,让记者深深地感到,“闽中人”对有机食品的追求,既是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源于对食品安全的恋情。
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林国荣告诉记者,闽中开始真正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始于2000年。在此之前,欧美等国际市场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侧重于杂质、细菌和农药残留控制上。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新的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了市场准入特别是有机食品进口的技术指标。公司为了生存和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林国荣进而介绍说,“有机食品”生产在他看来不是繁杂的加法,恰恰是真正意义上的减法,减去化肥农药,减去激素抗生素,用最原始、最天然的方式在不受污染的环境下养殖、种植以及生产。但现在有一种误区,认为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就是有机蔬菜。其实按照德国bcs有机食品认证等国际标准,它对有机食品生产所依赖的土壤、水源和空气等三项基础性指标要求极高。它要求种植土壤最好是从未进行农业生产的,或者要经过几年的转换期;水源必须是无污染的第一水源,空气清新无污染。
然而,要找到这样的地方实属不易,所以“闽中”积极进行技改,从技术和管理层面解决这一问题,在上海、天津和江苏等地又建造起“工厂化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等。目前“工厂化生产基地”生产的主要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极高的杏鲍菇。公司通过对“工厂化生产基地”和传统生产基地的比较,发现两者之间产品和产量惊人的差异,“工厂化生产基地” 1亩地的产量是传统生产基地的50倍。这将有助于很好地解决人多地少、食品污染等问题,进而从根本上保障老百姓的食品安全。 记者 郭宝程 朱志敏 文/图
“闽中”溪南有机种植基地负责人阙俊平和当地农民在大棚内养护蔬菜。
养鸡基地山头,漫山遍野的散养白毛鸡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