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艺术大家都是福清人 咱们福清人才多哦!
1300多年的人文历史,为玉融大地孕育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在书画、闽剧等艺术领域,福清,涌现出了石齐、余险峰、周虹等艺术大家。那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以他们作为代表,一起走进这些书画大师、闽剧艺术名家的艺术人生,去探寻当下社会中玉融大地上的文化内涵。 生、旦、净、丑,演绎世间悲欢离合。做、念、唱、打,刻画人生喜怒哀乐。四个世纪前,福州文人自创自娱的儒林戏、外来的昆、高、乱、弹诸腔戏种,民间小调,地方音乐,加上徽班、京剧等其他剧种的艺术元素,陆陆续续的在福州的古老戏台上融为一体,开始了闽剧四百多年的辉煌之旅,为众多艺人的粉墨登场,提供了最坚实的舞台。2007年,来自福清的闽剧名家--周虹凭借闽剧经典剧目《潘金莲》,荣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 中国戏剧表演奖梅花奖获得者-----周虹 我在打造剧目时,除了睡觉时间,其他时间都在舞台上,虽然辛苦,但是当剧目得到观众和戏迷朋友的认可时,我觉得所有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周虹,国家一级演员,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时至今日,周虹已经在闽剧的舞台上,走过了二十几个年头。对于周虹来说,这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足以让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作为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闽剧不仅在福建本地流传,更是通过走南闯北的众多华侨,带到了世界各地。多次跟随剧团演出的周虹,对这一点深有感触。 如果说周虹的世界巡回演出,感受到家乡父老对本土文化的喜爱。那余险峰则把那一抹乡愁,融入到自己的书画艺术创作当中。作为福建省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的书画艺术家,他选择在家乡开办自己的艺术馆。 书画艺术家---余险峰 我之所以选择在家乡开办自己的艺术馆,是因为艺术馆建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我感到很踏实。 正如余险峰所说,之所以放弃在福州或者北京等大城市,成立艺术馆的机会,支撑自己的正是这一抹浓郁的乡思、乡愁。在余险峰的整个艺术生涯中,不论身处何地都未曾忘记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每一幅艺术作品中“东壁险峰”的落款,就是他家乡情结的最好体现。 苍润的山川、秀气的江水、精致的渔船……这是余险峰的山水画中最常见的内容。配以淡逸劲爽的行书提款,充满了诗情画意。 提及部分山水画,余险峰坦言画作中的很多场景,都是以东壁岛的生活印记作为创作对象的。以写意、比兴入画,放情山水,寄意花鸟、人物,再造心境。这种文人画的艺术造诣和水准,得到了梅墨生、石齐、赵玉林等知名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家们的赞许。 同样得到众多艺术大师赞许的,还有2011年度感动中国艺术人物--王渊菊。喜爱书法的王渊菊师承百家,一次身体的变故,却几乎毁了这位年轻人。1972年,一场意外工伤,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落下了腰椎损伤和行动不便的后遗症,身形也一下矮了十几厘米。王渊菊没有被病痛打倒,不顾身体的疼痛,依然琢磨着挚爱的书法。 书法艺术家---王渊菊 怀着对书法的热爱,我烫伤后依旧坚持练字,我觉得书法是民族的瑰宝,要将它发扬光大。 如果说他们对传统艺术的钟爱,让世人看到玉融子女对文化的传承。那么石齐的艺术人生,则体现了福清人敢于创新的态度。上世纪70年代,石齐就已成名。 在中国美术界曾有这么一句话“70年代是石齐的年代”。1972年,创作的《迎春图》荣获全国美展金奖。1979年巨幅画作《泼水节》诞生,在全国美术界引起轰动,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可是偏偏在进入80年代之后,石齐一心思变,而且一发的不可收拾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大。 当代中国艺术大师---石齐 70年代以前我画的是传统中国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不符合现在的社会发展潮流。 艺术史的无数事实说明,死守戒律的人,多是在艺术史上无所作为的平庸之徒。石齐在艺术天性上是个不守本分的人。1980年,石齐在《中国美术报》提出了自己的艺术理念,他将古今中外的各种绘画表现手法,归纳为三大体系,即绘画艺术形态有三象——抽象、具象和印象,并提出“新中国画”的理念,让中国画以全新的面貌,走上了国家市场。 2012年12月,石齐的个人画展,在法国卢浮宫举办;这是第一位在世界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举办画展的中国画家。2013、2014年,由美国国际美术家协会权威发布,最具国际性中国画大师排行榜,石齐连续两年荣登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榜单。 从事艺术活动,无论其天分高低,必须有孜孜不倦的精神,古人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谓“滴水穿石”的功夫,就是此意。不管何时何地,从事的是哪一门艺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那就是来自福清的艺术大家。 编者按 来自福清的这些艺术家们,一生走南闯北,体验民情生活,欣赏大好河山。所以他们的作品,人物生动,充满生命活力,美轮美奂。正是他们对于生活,对于艺术的热爱,才成就了福清这座千年古邑的文化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