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白起晚年被逼自刎为何也拒绝出战
战神白起晚年即使被逼自刎也拒绝出战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将军,一生指挥过大小战役70余次,从无败绩,其中于公元前293年发起的伊阙之战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24万余人;后攻破强大的楚国首都郢,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261年发动的长平之战,一举坑杀赵国45万大军,赵国从此势衰,后来,梁启超有过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就歼灭了一半,正是因为白起的功劳,为秦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白起因此而被评为战国四大战神(另三位是廉颇、李牧、王剪)之首,甚至被评价为千古第一战神,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十哲之一。 然而,作为战神的白起,在晚年竟然拒绝出战,当时,秦国正在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欲灭掉赵国,但当时出生的另一大将王陵竟然被打得大败,刚开战就损失五校(一校约8000人马),后派另一大将王龁出征也被打得大败,秦昭王令白起出战,白起竟然以各种理由推脱而拒绝出战,最终惹怒秦昭王,强令其出战,而当白起在无奈之下行至杜邮时,被秦昭王赐其自杀。白起作为战神,为何在晚年宁愿自刎也要拒绝出战呢?仔细阅读关于白起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将相失和让白起心灰意冷。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乘胜出击一举灭赵,当时兵分两路,一路由另两大将军王龁和司马梗率领大军攻打韩国,而白起发兵围攻赵国的首都邯郸。韩国和赵国自然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了秦国的丞相范雎,称白起一旦灭掉了韩国和赵国,那白起必然位列三公,会超过范雎的地位,那个时候你范雎难道愿意看到白起在你上面吗?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国和赵国割地求和,秦昭王同意了,正在围攻邯郸的白起听说之后,自然和范雎产生了矛盾,所以心灰意冷。 二是白起生病身体确实不允许。就在当年的九月,秦昭王再次发兵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这个时候的白起,正好发了一场大病,连走动都困难,所以,秦昭王只得派另一大将王陵出马,但打了败仗,损失4万人马,这个时候,白起病基本痊愈,所以,秦昭王想派白起出战,白起仍然称病,后来派范雎请求其出战,白起仍然以生病为理由不出战。秦昭王只得再派另一大将王龁替代王陵攻打邯郸,但接连失败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过来。 三是白起全面分析此时攻打邯郸秦军必败。当时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应该是最佳攻打邯郸灭赵的时机,但这个时机已过,现在,如果再贸然发动进攻,对秦国极为不利,因此他对秦昭王说了三点理由,一是邯郸易守难攻;二是各诸侯已经联手全面对付秦国;三是长平一战,秦军伤亡过半,国内空虚。所以,如果在这个时候攻打邯郸,赵国在内应战,各诸侯在外策应,那秦军内外受到夹击,秦军必败,所以不能在这个时候发兵赵国。这充分说明白起之所以从无败绩,那就是不打没有胜算的战争,必须是经过全面权衡之后再作出抉择。 四是对自己杀人太多内心感到愧疚。白起虽然是将军,是军事家,但到了晚年,尤其是经过一场大病之后,其内心或许有了根本的改变,认为战争太残酷,一生杀人太多,是人生最大的罪恶,所以,当秦昭王令其自裁时,他毫不犹豫的拿刀自刎,在自刎前感叹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这充分说明晚年的白起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想法,至少感到愧对赵国的人民,不想再发动战争。 五是白起认为两位将军进攻邯郸接连失利是自己的原因。秦昭王先后派王陵和王龁两位将军进攻邯郸为何会接连失利,应该说经过长平之战而惨败的赵国已没有了战斗力,可现在再次攻打赵国为何反而大败呢?这充分说明经过长平之战,赵国人民对秦军尤其是白起的残忍愤怒到了极点,再次面对秦军的侵略,那自然是全民皆兵,奋起抵抗,因为赵国人民清楚,放弃抵抗是死,不放弃或许还有一条生路,所以,白起认为再次发兵赵国,他不应该成为统帅,因为白起的名声在赵国人民心目中简直就是恶魔,如果他再次替代前两位将军出战,会激起赵国更大人民的报复,所以,他拒绝出战。 所以,即使是秦昭王多次要求白起出战,但他仍然以各种理由来推托,三个月还未启程,最终在被逼无奈之下才动身,但依然是要去不去,让秦昭王忍无可忍,逼其自裁,一代战神,面对自刎竟然是感到解脱,真是令人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