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福州近现代史起源——中国烟台山(组图)
破旧不堪的乐群楼 烟台山"万国建筑群"亟待保护 民间呼吁打造福州版"鼓浪屿" 台海网12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蔡耀宗 易福进)鼓浪屿的知名,大半得益于岛上的“万国建筑群”。 这些万国建筑始于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五口通商”,福建通了“两口”,一“口”是厦门,另外一“口”就是福州。历史上,福州烟台山的万国建筑数量多达近千栋,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不亚于鼓浪屿。不过,与如今蜚声海内外的鼓浪屿相比,烟台山的万国建筑甚少被外人知晓。 不仅如此,导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福州的这一“万国建筑群”,虽近年来加大了保护力度,但不少老洋房仍亟待进一步修缮,建筑群也急待系统、有序地规划和利用。 在这一背景下,最近,当福州的烟台山历史风貌区规划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后,随即引起热议,有舆论支招——— 尽快将烟台山打造成福州版的“鼓浪屿”。 现状调查 “万国俱乐部”外挂着内衣 从福州市中心东街口出发,沿着福州城市中轴线(八一七路)一路向南,穿过商贾云集的台江中亭街,经解放大桥跨过闽江,便来到仓山区烟台山。 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批洋人涌入福州,仓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成为洋人的居留区,一座座领事馆、洋行、公馆,教堂、医院、学校、私人住宅别墅等也就在此拔地而起。 在乐群路22号,有一座石厝教堂,于1861年落成。这是一座由花岗石砌成的仿哥特式建筑,最特别的是几个哥特式尖券窗和一个巨大的哥特式尖券门,令整座教堂有一种“冲突的美感”。 可惜,如今这里围墙的铁门紧闭,教堂看起来也闲置已久,来人只能站在围墙外静静欣赏。 沿着乐群路往西北角走,来到福州最早的洋人俱乐部乐群楼。乐群楼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于1859年落成,当时主要是各国领事和商人在此聚会娱乐,也被称为“万国俱乐部”。 100多年烟雨散去,乐群楼如今显得十分破败。窗台和楼外搭着很多竹竿,有内衣在上面飘荡。这里已成为一个大杂院。 沿着乐群路继续往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