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用七代统一天下 为何秦始皇死后三年就亡了?

晖宗聊聊
2017-03-11 22:36:19

每天积累一点点的观点

攻守之势异也,创业难,守业更难。外有六国齐心反秦,内有赵高二世祖乱政,军队分兵50万南征百越之地看到关中大乱干脆不回来了,北边守长城的30万兵看到主帅蒙恬被赐死无心战斗,也来不及回防关中。内政昏乱,百万虎狼之师分散南北两地不守护关中,外有可以说是史上最强的战神项羽领导六国反秦,能不亡吗?

天枫说的观点

这个问题有价值,读史可以明智,历史就是让后人深思反省,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也就是所谓的后人哀子鉴之,这就是历史的真正意义所在。秦朝是中国历史章第一个一统华夏的王朝,有着非凡的意义,秦国从一个被东方之国称之为蛮夷的小国,逐步成为一统天下的大国,其中如果从秦孝公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孝公开始,到秦王嬴政截至,加上秦王嬴政一共七位君主,大秦终于完成了一统六国的伟业,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可是说秦国统一有秦始皇个人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是在祖宗基业的基础上大展拳脚的,可惜的是秦始皇死后不到三年秦朝就分崩离析了,这其中有一定的原因。

1、国内矛盾激化

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主要实行的是法家霸道治理天下,实行严刑峻法,这在战时确实对国家有着极大的好处,使得秦国国力和军力迅速提升,大秦铁骑横行无阻也有律法的原因,严苛的法律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六国当时都知道秦法严苛,秦国将领几乎没有投降,宁死不做俘虏,害怕连累自己的家人,秦朝完成一统,此时经历多年的战乱,现实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可是在国内依然是严苛的秦法,这也是国内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残留的六国贵族依然在,他们心中依然想着复国,六国贵族和心生秦朝的矛盾依然存在,一旦时机合适,他们一日会造反。

2、继承人问题

毫无疑问这个也是秦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原本中意的继承人是扶苏,而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也是打的公子扶苏的旗号,这虽然有利用扶苏大旗的意思,但是也可以看出来当时人对扶苏的期盼,或者他们心中都认定扶苏才是秦始皇之后的继任者,甚至很多大臣将秦国的希望寄托在扶苏的身上,认为扶苏将会改变父亲嬴政的政策,根据相关的史书记载,扶苏是不主张严刑峻法的,也许公子扶苏继承皇位,说不定会给秦朝来一次改革,但是最后却是胡亥成了二世皇帝,赵高弄权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最后大秦王朝覆灭。

当然了秦朝灭亡不是一朝一夕的,他们经历了几百年的积累,终于在秦始皇的时候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只到了二世就分崩离析了,确实值得可惜,但是其中自身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确实知道的我们现在学习,比如治国政策一定要符合国情,不能照搬照抄,培养人才方面的问题,灯等,这才是历史想要给我们的。

电影新世界的观点

也就是3年才对,有30年就不会灭亡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一切都很好,如同一座宏伟的大厦,但是再坚固的堡垒都有它致使的要害。

一、秦始皇想长生不老,所以没有立太子,而且早早立法不立王后,没有准备接班人(虽然曾有意的培养扶苏);

二、扶苏是长子,成年多年,背后有秦国实力最强大的蒙家支持,在朝野中已经是公认的太子人选。结果不但没继位,还死得很委屈,因此国人对秦二世的皇位合法性是有质疑的。

三、跟着蒙恬也死了,天下局势剧变,最根本的是蒙恬原来代表的军方,这是秦朝稳定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各大战国的残余势力就有了复活的机会。

四、最后天下大乱的时候,最北的九原原蒙恬大军没南下平乱;最南的赵佗部大军也没动,最后还自立为南越王。所以,秦朝在平叛之时兵力不足以压制全天下。

五、最核心一点,最主力的起义军楚军,打的是为扶苏复仇的旗号(扶苏生母是楚国人),而秦朝对秦二世皇位有质疑的势力这时候是站在起义军这边的。

【总的来说】秦始皇得天下是顺应天命,那秦末起义也被看做是顺应天命民心,秦二世皇位来路不正,天下群起而攻之,最后三年搞定。

奉150481010的观点

很多人把秦速亡归咎于暴政,未立储君,没防备赵高,军力分散屯兵在长城和岭南无用之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说大大小小多多少少都看到了问题所在,原因之所在,但是从没说说秦始皇本身存在的问题。从秦一统之后又立马崩溃来解:秦始皇本人是不具备治理天下的真才实学的。他只不过是被历史的势所必然推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而己,他事必亲躬,亲自阅全国各地公文,还亲自多次巡游……对六国前贵族不作任何处理…这与他前六届国君的办事能力与风格大相陉庭。我们有理由推断秦始皇就是吕不韦与赵姬所滋生,以赵姬的淫荡和对男人的水平来看,与吕不韦居有身的同时又作戏于子楚身边,当然至大期时所生孩子父亲乃谁有可能她自身都说不清楚,她哪里玩得过吕大商人的老奸巨滑呢,至于此事后来的泄密不排除吕大商人认为时机成熟——故意放水呢。

坐照入神的观点

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是挑战的各国贵族王权,六国自己内部混乱人心思变所以秦始皇成功了。

然而秦始皇统一得胜后心弦还绷紧在武力值爆棚状态,自以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根本无视平民的不满。六国虽灭,但六国百姓还在观望中,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不可能永远绑在秦始皇战争车轮上,需要自己过日子享受统一带来的红利,需要休养生息,需要平和宽厚的政权引导,而这一切没有从秦朝得到预期值,人心思变。

这时刘邦跳出来了,以无为无不为的做法,入关只是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就这么简单(与秦朝复杂的法律成鲜明对比),大家不用绷紧神经过日子,刘邦让大家认为他仁德。

于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成功逆袭了强大的秦国甚至楚霸王项羽,自以为强悍的秦军倒在农民崛起的混战中。秦朝的绑在战车百姓都解开锁链转而追随造反大军,哪怕你是顶级战车也被穷困的人甩飞颠覆~

被通缉的男人的观点

首先你要明确一点,秦始皇时期的律法还是商鞅变法,施行的是法家。秦始皇焚书坑儒,烧的书是炼丹那方面的,坑杀的基本上是术士,当然还有儒士。修建万里长城也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修建过程中死人是难免的,现在这个发达的年代修建一个大工程也难免死人,更何况是2000年前。还有一点,秦末农民造反的主体不是秦国人,为啥秦人不造反,这就是因为,秦人在严酷的商鞅变法之下已经几百年了,已经熟悉,适应了,而六国的人,本来国家就被秦灭掉了。在加上施行商鞅变法,更对秦国愤怒,所以借着陈胜吴广这样的人起义造反。

半份天空的观点

感谢坐照入神网友。秦国用商鞅策略,高奖重罚,使秦国统一天下。统一后,高奖的机制没了,因为秦的奖励机制是军功,统一后不需要那么频繁的军事行动了,只剩下重罚。给天下人留下刻薄寡恩的形象。六国被征服国民,军事征服,心里不服。只有文化征服,才是彻底的征服。这就埋下了造反的元素。导火索包括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造反,都是因为耽误任务获死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秦朝短命的历史教训时,为了统一,或者战争,可以采用严刑峻法高度集权国策,但完成任务后,国策当及时转向。孙子兵法曰:两军交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正是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打经济战取得胜利的时候,要迅速改善民生。加快文化发展,让民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大家要耐心等待,快来了。

一抹晨曦78442287的观点

简单点回答:1、没早立太子,给赵高之流有了可乘之机;2、没有分封直系亲属,搞郡县制,使直系亲属无兵无地,任人宰割;3、心慈手软,对六国皇族、贵族没有斩尽杀绝,使六国有了造反旗帜;4、大战之后没有休养生息,大建工程,严刑峻法,民怨沸腾。

家庭教师reborn-弗兰的观点

秦朝之所以统一天下,是因为他们在那种战火纷飞,杀人如麻的年代,运用法家的严刑峻法,保卫的个人权利。但是在国家统一后,需要实行仁政与法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秦朝没做到,还是只用严刑峻法压迫人民,所以失国。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