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厝古庙观:独特海丝信仰展示馆

lostdays
2017-03-28 19:02:53

福清新厝古庙观:独特海丝信仰展示馆

  灵溪宫前后殿间两对嘉庆年的盘龙石柱。

古驿道上光贤亭:

闯海的人推崇行善之神

光贤亭位于岭边村古驿道旁,本是唐朝的一所养济院,专门收养孤寡老人与儿童,为彰显扶危济困之风,于唐昭宗光化己未年(899年)建成此庙。明洪武年间、崇祯年间和清咸丰年间、光绪年间数度修葺,民国年间再度扩建。上世纪60年代,逢“文革”破“四旧”,光贤亭被毁坏。20世纪80年代,新厝籍旅居印尼老侨领陈德发、陈子兴等人捐款66万元,重修了寺院。新一代华侨翘楚黄贤胜、黄政雄、陈素华等又捐55万元,观音石像、佛祖殿、钟鼓楼等一批建筑物得以建成。

村里人最视若珍宝的是“养济院”石碑。记者一到,就被守庙人引到石碑前,这块碑记载了唐末五代时身居同平章事的里人翁承赞一则尊老故事。唐天复二年(902年),翁承赞由陕西周至县县令调任秘书郎、左拾遗。他看到社会上孤老乞丐者甚多,就力谏设立“养济院”,得到好评。为了纪念翁承赞这一义举,明崇祯元年正月,光贤里人、东阳令郑为特勒碑以诵其德。

记者去时,正值中午,前来敬神者还是络绎不绝,其中有三名即将结伴出国经商的当地青年女性。记者与之攀谈,其中一位年纪稍大者说,她从小就随着妈妈来此,“助乐为乐”“为富且仁”这些词就是妈妈指着庙门前的堆塑教会她的。记者依她的指引,果然发现乘莲观音殿前有用彩色堆塑成的两幅画:一幅画是行者遇到老虎,光贤里人打虎救人;一幅画的是光贤里人施饭施茶帮助过往行人。

记者由此想到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下南洋的福清华侨,远在明清时就曾在印尼创办了养济院,专门收养孤童,还创办了义学,让无钱读书的孩子可以免费读书。想起了祖籍福清的印尼大医柯全寿(1893年~1948年),他出生于印尼爪哇的沙拉迪加。1920年,毕业于荷兰的大学医科。1924年底,舍高薪倾力创办养生院,为印尼贫穷的妇幼提供医疗服务。1932年,建立养生院新院。1940年,建立分院“同善堂”,收治年老多病的穷人。在印尼独立战争期间,他组织筹款委员会,每周将数万捐款转送给印尼红十字会总部购买药品,还亲自到前线给印尼军队送物资。也想起了为什么有人的地方就能有福清人,因为乐于助人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朋友,都能生根发芽。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