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3个集团军番号披露 详解原18个陆军集团军的前世今生

三儿王屿
2017-04-27 18:12:36

  动荡时期的我军编制体制调整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日趋严峻。面对周边敌对势力南北战略夹击的军事威胁,***提出了“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人民解放军在加大战备建设力度的同时调整组织体制,开始扩建和新建部队。其中,除对原有13个大军区进行调整以及将公安军纳入陆军的战斗序列,同时也开始对部分野战军进行调防。从1967年至1975年,全军先后有15个军进行了调防,主要是加强“三北”地区防御力量。

  1968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陆军第43军和陆军第17军。珍宝岛事件爆发后,中央军委为了进一步加强“三北”地区的作战力量,不仅将战略预备队的数量增加到13个军,还先后组建第11军、第19军、第29军三个军的军部并组(改)建30个陆军师。

  截至1969年年底,全军在编人员631万人,陆军36个军,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时期。

  除了军队数量发生变化,为了提高部队机动作战能力,1969年2月24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北京军区第38军改编为摩托化军。这是我军第一个摩托化军。改编后的38军下辖3个摩托化师和1个炮兵团、1个火箭炮团、1个高炮团,以及工兵营、通讯营、侦察连、防化连等保障分队。全军编制4.6万人,坦克240辆,汽车3600辆。1971年8月,陆军第27军也改编为摩托化军。

  在改编这两个军的同时,全军还在军一级部队陆续增建火箭炮营、坦克团,并将原有的高炮营扩编为团,换装并增加了陆军师的装备。这些措施都增强了当时陆军部队的火力打击能力,尤其是反坦克和防空能力,使陆军部队的合成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1973年2月,武汉军区第17军撤编。到上世纪70年代末,解放军陆军军的数量保持在35个。

  改革开放初期精简整编与集团军试点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军建设指导思想随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重新确立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和任务。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我军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调整与改革。

  1980年7月,中央军委通过《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明确提出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加大特种兵比例。重点是精简编制员额,给部队“消肿”。在本轮改革中,陆军原有的35个军得到了充实,防空和反坦克以及部队的机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随着国家外部环境的改善以及国民经济的复苏,1982年2月,中央军委成立体制改革、精简整编领导小组,确立了以“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作为改革的主要原则。根据军委下发的《军队体制改革精简编制方案》,开始在北京军区第38军和沈阳军区第39军各抽调一个主力师组建机械化步兵师,并将原属兵种建制的坦克师和大部分炮兵师划归陆军的军,武汉军区第43军也担负起合成集团军的编组试点任务。

  1985年5月23日~6月6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会议通过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编制方案》,作出了裁减员额100万的决定。

  在这次精简整编过程中,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撤销31个军级单位,三总部机关编制人员精简了47%。根据“去老留新”的基本原则,原有的35个陆军军中,第11、19、29、43、46、50、55、60、66、68、69共11个军被撤销番号。剩下的24个军中除两个机械化军,其余的22个军统一整编为集团军,并将装甲兵部队的全部、炮兵、高炮部队的大部分及部分野战工兵部队编入陆军集团军序列。

  在此轮改革中,陆军全面淘汰了骡马,实现了摩托化和半机械化,集团军中专业兵种人数首次超过了步兵,装甲兵开始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到了1990年,全军员额减少到319.9万人。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