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扎传人肖世华:醉心传统工艺三十载(图片)

暮荣司徒
2012-12-06 14:18:28
彩扎,俗称“糊纸尪仔”或“纸扎”,是以竹篾或铁丝为骨架,用彩纸或彩帛糊裱成各种造型的民间艺术品,这门手艺已有千余年历史。而在闽南地区民俗,以前的人为图吉利,在结婚、建房、开市等庆典上,会糊扎“鳌山”,以期纳福迎祥。鳌山上有楼台亭阁、花草树木、人物和禽兽等,往往选用某些故事情节,以寓吉祥如意。尤其是在元宵、中秋时节,便扎制花灯,以增添喜庆气氛。

  肖世华一边在彩扎的骨架上糊纸,一边告诉记者彩扎是一项集多种工艺为一体的艺术,需要有雕塑、绘画、折纸、剖竹篾、扎架、糊裱等技术,特别是脸部的制作,采用脱胎工艺,非常精细。“用手撕下纸条,一条条地用胶水粘贴在模具里,等干了后脱模,再涂上特别配制的胶料,最后是上彩。人物的服装,除了用彩纸,一些较大型的还得用上丝绸刺绣,更显精美。”肖世华介绍说,彩扎中的一些小部件可以在家里先做,之后再拿到现场组装,但这也只能是在附近区域才行。如果是较远的地方,因携带不便,就都得到现场制作。  

  说起肖世华的纸扎,就不得不提起他的祖父肖元龙。肖元龙是漳州早期的彩扎艺人,在新华东路经营“元兴糊纸店”。由于肖元龙工艺精湛,当时被誉为 “糊纸状元”。据芗城区区志记载里,肖元龙在彩扎造型里面加装了发条,可带动人物活动。尤其是1926年在平和县九峰镇圣王庙做的大型彩扎,长36米,宽12米,高33米,当时引起极大轰动,影响甚至连远在东南亚的华侨也知道。除了做彩扎,肖元龙也是雕塑高手。上世纪50年代厦门市集美区建陈嘉庚陵园时,邀请了全国的能工巧匠来雕塑,肖元龙用水泥雕塑的人物须毫毕现,马只有火柴盒大,马腿只有牙签粗细。

  肖世华从小就学做彩扎,数十年的磨炼,如今他早已是个彩扎能人。经过他本人制作的王船美轮美奂,亭台楼阁气势非凡,飞禽走兽活灵活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最大的一个人物头部就达一米。在南山寺住持传扬法师圆寂后举行的追思法会上,由肖世华与他父亲一起制作的“西方景”,人物众多,楼阁桥亭规模盛大,让时人印象深刻。除在本省做彩扎外,肖世华还曾被邀请到北京、湖南等地的名寺古刹做彩扎。

  肖世华说,由于彩扎技术要求高,制作时间长,有时一件作品就得花上20天功夫,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一看工序繁琐,就退避三舍。“毕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真心欢迎有人来学习这种传统工艺,别让这项传统技艺在自己手上给失传了。”

  ⊙记 者 罗培新

  通讯员 郑德鸿 文/图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