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兴:躬耕科普的“拓荒牛”
陈有兴的家宛如一个小型的图书馆 一个行走在田间地头的乡镇干部。一个不足为人称道的岗位。然而,“小人物”的他愣是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在陈有兴担任新厝镇科协主席期间,新厝镇科普工作取得全国、全省12项领先成果,并连续3次蝉联“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荣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 驰骋乡野的“洋葱专家” 陈有兴是驰骋乡野的“洋葱专家”。他与洋葱的结缘得追溯到1980年。 当时我市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为解决冬种与种植甘蔗的争地问题,时任新厝公社农技干部的陈有兴指导农民把甘蔗套种在已冬植的洋葱畦上,这一创举让甘蔗和洋葱双双获得丰收。 从此,陈有兴对洋葱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深入钻研洋葱种植技术,并逐渐搞出“大名堂”。他研究创新出“新植甘蔗套种洋葱新技术”和洋葱套种花生、蔬菜、大豆等“七间八套”技术等成果,其中“新植甘蔗套种洋葱新技术”还获得福清县科技进步奖。 为了向农民普及推广洋葱套种高产技术,陈有兴建立洋葱套种试验田,创办全国首个农村洋葱研究会,总结出洋葱的育苗技术、移栽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贮藏技术及洋葱与别的农作物套间种技术等种植技术经验,撰写发表了《洋葱集》等一系列科普文章。其中《漫画洋葱》一文获福清市科普创作一等奖。 从1983年12月起,陈有兴历任新厝公社管委会副主任、新厝乡副乡长、新厝镇副镇长以及新厝镇科协主席等职务。角色的转变,使陈有兴开展科普工作有更宽阔的舞台,他从事农村科普工作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热情更加高涨,干劲更加充沛。他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民需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农村科普工作新经验新办法。他创办的新厝镇科普节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科普节,从1985年起,新厝镇每年都要举办科普节,一直延续至今。他发动菜农自办服务公司,成为全国村办的惟一农业综合服务公司,被收编入《1983:全国农业经营管理经验选编》。 由于陈有兴在农村科普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新厝镇连年被评为省、市、县科普工作先进单位,陈有兴也于1990年4月荣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于1984年2月和1987年3月两度晋京,分别参加全国农村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国第七次科普工作会议暨科技致富能手经验交流会。 红霞满天的老骥人生 2000年2月份,陈有兴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但他依旧心系农村科普事业,继续发挥余热,晚年生活绽放出绚丽光彩。 在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有兴在新厝镇创办了“果蔬文化与养生保健科普大讲堂”。他义务充当讲解老师,为农民宣讲科学饮食及保健养生知识,帮助农村群众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 为了办好这个农村“大讲堂”,陈有兴可没少费工夫。每上一堂课,他都要进行大量的备课准备。他认真调查日常村民饮食生活习惯,从中选择最适合最实用的宣讲主题内容。题目定下来后,便精心撰写讲稿,力求让宣讲内容通俗易懂,农村群众既入耳又入心,看得见用得着。为此,他博览群书,查阅大量资料,每一讲都从科学命题、诗谜开篇、美称雅号、文史溯源、典故趣话、名乡佳节、科属类目、性味归经、保健功效、禁忌提示等10个纲目进行阐述。几年来,陈有兴创办的“果蔬文化与养生保健科普大讲堂”,在新厝镇农村巡回举办近20场次,听讲群众超过1000人,深受农民欢迎。 走进陈有兴的家,只见卧室、书房、客厅到处都是图书,宛如走进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这些图书数量有2000-3000册,以科普书籍最多。陈有兴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热爱书籍,热爱科学。他之所以能在农村科普事业上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业绩,与他对科技知识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分不开。 这些年,陈有兴还徜徉书海,辛勤笔耕,撰写科普文章。从2010年开始,他先后撰写了有关果蔬文化与养生保健的科普文章近30篇,先后发表在省内外报刊上,为农村科普工作继续做出新贡献。 令人羡慕的“科普之家” 在新厝镇,只要谈起陈有兴一家,熟悉的人都赞叹说:“这是名副其实的科普之家”。 陈有兴扎根农村,对科普工作的热情与执着也传递给下一代。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子、儿媳与孙子也都热衷于科普工作,成为他科普事业的好帮手。 陈有兴的儿子陈文章从小就帮助父亲写农村科普工作的文章,1983年考入厦门大学,笠年回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的《新厝镇创办农民综合服务公司效果好》的调研文章刊登在《福建农业》和福州大学的校刊上。陈有兴父子俩共同撰写的有关新厝成立洋葱研究会、新厝镇科普工作开拓创新的经验介绍文章还被省科协通报表扬予以推广。2011年,新厝镇科协成立30周年,陈有兴还与儿子陈文章、儿媳陈云芳联合编写了一本《新厝科普志》。在父亲的培养教育下,陈文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担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常委等职务。 得益于家庭的熏陶教育,陈有兴的孙子陈璋斌从小也是个“书迷”和“科技迷”。他9岁起就陆续在《福州日报》等报纸上发表《猫和老鼠》、《第一次当花童》、《果坛神品益智果》等文章。其中,《荣耻论》一文还荣获全国语文杯作文竞赛一等奖。 如今,尽管雪染双鬓,年过七旬,陈有兴依旧热情似火,干劲十足。他说,为了提高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用科技文化知识造福农村群众,他愿永远做农村科技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一辈子根植在广袤的乡野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