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开场“闹台” 福清特色的传统音乐
需6人完成的闹台,翁华美老人独自寂寞敲打 西涧寺戏院的闽剧日日开场,但少有剧团愿意真正闹台 闹台一打,四面八方的观众得到通知,便如潮水般涌入戏场。这一幕,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乡间很常见。 闹台,是闽剧开场前的“三声”打击乐,时长30分钟至1小时,敬告乡亲:好戏要登台,大家请上座!如今,近百个闽剧团遍布福清,闽剧天天上演,“三声”却难觅踪迹。 2010年,为数不多的闹台音乐记录者翁华美老人历时半年,3页“闹台”乐谱终现纸上。2011年,“闹台”列入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翁华美成为该项目的非遗传承人。然而,娱乐不再匮乏的年代,闹台的复兴之路依旧遥远。 美!“闹台”喧嚣欢快 忆起过往的闽剧岁月,79岁的翁华美一脸陶醉。 提起闹台音乐,他决定当场演绎。闹台乐需小锣、大锣、板鼓、战鼓、大钹和小钹6样乐器。老人搬出椅子,顺次排开。随后,他提起板鼓的鼓槌,眼微闭头后仰。第一声鼓压下后,双手的敲击频率迅速加快,鼓声由慢渐快,如颗颗玉珠落入盘中。鼓点多次转折后,老人突然停下说:“还是得6人配合才行。” 板鼓是乐队中的指挥乐器,翁华美说:“我打下第一声,接着示意后面由谁跟上,一个接一个,闹台的打击乐,喧闹欢乐。”由于长年咳嗽、气喘,翁华美的声音像一张没有调好的古琴,但还是哑着嗓子坚持解说。 因觉得单击板鼓出不来效果,翁华美有节奏地拍打大腿“模拟”闹台。 闹台乐的起源已无从考察。以往,东主常要求第一声鼓必须打得准、击得响,否则不付戏资。他这一下,事关全团人的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