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填补我国空白的高新环保产品,瞄准莆田鞋城和古典家具城,抢占市场高地,在发展中,凸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紧贴特色产业的创新魔力
——中科华宇立足产学研打造核心竞争力纪事
图为该企业生产车间。
整个生产车间只有5名工人,何以产能达3亿元,填补多项国家高科技空白 12月17日,记者来到华林经济开发区的院地合作企业中科华宇(福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探访。
这家高新企业车间只是一个1800平方米的标准大厂房,厂房中间摆着几个椭圆形铁罐,5名工人每人负责一个铁罐,神态轻松。凭这几个不起眼的“铁疙瘩”、几名工人,就能占据我国环保胶粘剂产品制高点 面对记者的疑问,公司董事长林进祥自豪地说:“别小瞧这些铁罐罐,它们叫‘反应釜’,是我们的‘摇钱树’,中科院的技术在这里开花结果,这就是科技创新的魔力!”
我们的采访在这个安静、无异味的胶水生产车间开始了。和许许多多莆田鞋厂老板一样,林进祥早年搞的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鞋产品同样面临着因胶粘剂环保不达标而无法打开市场的困境。
此间,林进祥逐渐认识到只有走科技创新之路,才能成功突围。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新技术、新产品。经当时任城厢区一位领导穿针引线,林进祥与国内首家研发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建立联系。但浙江一家实力很强的企业在争取这项技术成果。
为引进这一高新技术,2008年大年初四,林进祥与区领导乘飞机到北京,拜会莆籍乡贤、时任中科院副院长陈宜瑜。家乡人对科技创新的孜孜以求打动了陈宜瑜,在他的促成下,四天后,林进祥的华宇制鞋有限公司与福建物构所签订了共同开发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协议。
2008年3月,福建物构所研发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进入华宇制鞋有限公司中试,从科研机构实验室里1升的玻璃杯,到生产型企业50升的反应釜,这项国内首创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正式从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华宇制鞋有限公司由此踏上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
50升的反应釜试验顺利成功,但在50升反应釜试验向500升反应釜冲刺的中试阶段,困难来了——由于原料反应的投入时间和温度控制等要素不好把握,试验一次次失败,大家不气馁。林进祥和著名化学家、中科院院士、福建物构所所长洪茂椿等专家、技术人员一起吃住在车间,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不断积累经验,终于在2010年8月,攻克技术难关,500升反应釜试验成功,填补了我国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空白。同年,华宇制鞋有限公司更名为中科华宇(福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中科华宇(福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000升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反应釜试验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首个鞋用水性环保胶水研发成功并进入产业化。
如今,中科华宇(福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营销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2011年,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产量2000吨,产值800多万元。今年12月10日,由该公司牵头制订的《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国家标准已通过专家组评审。
与传统鞋用油性胶粘剂相比,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有两大优势:一是环保,后者不含任何有害物质,总挥发性有机物,只有前者的1%,远低于700 g/l 的国家标准,以我市每年500万双鞋采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计算,每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4.2万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二是经济,在生产中使用,后者比前者成本低26%,若在全市鞋企中广泛使用,每年可为我市鞋企多创利润5.6亿元。
在以高新产品进军莆田鞋革产业同时,中科华宇又以创新为动力又与福建物构所、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国内首家研发成功环保型木材家具胶粘剂,今年11月已正式投入批量生产,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该产品环保性能、质量与世界一流产品持平,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目前,已有连天红、贡品轩、山中等40多家古典家具企业上门订货。
目前,中科华宇已具备年产3亿元的产能,二期占地64亩的水溶性聚氨酯10万吨项目已启动。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要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以创新驱动赢得未来!”林进祥说道。( 刘永福 通讯员 易振环 实习生 林瑞仪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