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电影好看吗?讲的是什么剧情故事?
一部名不经传的保护少年儿童电影 《嘉年华》在各大影院上映,档期满满。并在27号,也就是今天,正式入围第74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是一部中国版的《熔炉》。”这是它的宣传标语,看过韩国电影《熔炉》的人,一定知道它的出现让一件性侵案翻案。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去了影院。嘉年华电影好看吗?嘉年华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剧情故事?下面跟随小编一起看下吧!
故事大致讲的是:两个小女孩被性侵后,周围人的反应以及对官僚作风的抗争,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这本是一个普天同庆,皆大欢喜的结局,只是结尾的太仓促颇有些粉饰太平的意味。全片,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小女孩的妈妈知道了她被性侵了,第一反应是甩了她一巴掌,接着把她好看的小裙子全部撕烂了,这还不解气,把小文(这个小女孩)拖到了洗手间,强制性的用剪刀剪烂了她的头发。小女孩哭喊着,叫闹着,但仍无法避免这一切的到来。在一个深夜,她把她母亲所有的化妆品敲碎顺着水流冲进下水道里,然后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 影视的镜头焦点化,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女儿随母亲生活,母亲抽烟喝酒都会常常在舞厅玩到深夜才回家。大抵是因为转嫁了对小文父亲的恨,因此对小文的生活,教育都是极度缺乏爱与关切的。我望着屏幕上那个瘦弱的小女孩,是接近乎什么样的悲痛,让她在被人指指点点时不落泪,在被多数男性医生检查时不抗拒,在离家出走露宿街头时不怨言。她望向母亲的那计憎恶的目光替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想,她所言的是一种温暖而不舍的目光,一定不是带着对亲情的抵触乃至憎恶的眼神。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她几乎是遇到了相似的事情(父母教育上):由于被发现早恋,被父母剪掉了长发。你们几乎是不能够想象她的发型,比一般男孩子的板寸头还短切纹理奇怪且乱。刚开始她会在大家都去吃晚饭的空闲时间里,趴在桌上哭。她是个住校生,宁愿饿着也不肯回家拿生活费。我们几个看不太下去的人,就会给她带点饼干,面包什么的。直至是后来她和我借手机,再后来手机被班主任没收。 她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抱歉,本着理所当然的口吻同我们说:“明天想吃煎饼(住校生没办法出去),手机的事还好老师没怪到她。”以一个受害者的姿态,理所当然的享受着某些特权,并乐此不疲。很快就分班了,我们同她也不再有什么联系了。只是听别人说她又换了几个男朋友,还有次她男朋友骑着“小飞机”(就是大街上特别吵的那种电动机车,一般社会男青年骑的居多)来学校门口接她。
也听说她化了浓浓的妆,穿着超短上体育课被教导主任请了家长。也有听说她考试作弊,被同学举报,监考老师当场没收试卷。阿妹有首歌叫做《如果你也听说》,我想说,我听说了那么多的她,也很希望这是流言,也希望在某一天她能够明白 - 如果这个世界对你不够公平,请你含泪奔向可以更幸福的地方。请不要自暴自弃也不要堕落。你是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在大错没有酿成之前都是可以重新开始的。 带着长长的回忆,我看完了《嘉年华》这部影片。无奈,也压抑。外媒说:“还有国家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在网络媒体漫天报道:性侵伤害,国情冷漠,权利遮天的视线中,我更多看见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何为仁爱,以其道而爱之。”孔夫子如是说。多一些耐心,多几分真切,用孩子最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去爱他们,去教化他们。我想,在几十年之后,以“仁爱”之水浇灌的他们,是不会对我们作出“不肖子孙”行径的事情。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们拥有独立思维,独立人格,只是看你以何种方式去浇灌去培养。
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遇到的是“灭绝师太”,“嫉妒心过重的师姐”,“势力的师妹们”。没有人教她什么叫做“爱”,什么是“错”,只是在告知她:绝世武功可以带来安全;权力地位才最保险。她的一生都在完成别人的使命,未曾为自己而活。(听师傅的话偷取屠龙,倚天剑;遵谢逊的话与无忌成亲;遵师傅的话练武功强大峨眉)最终,邪功伤人,无忌悔婚,青书惨死,所有真相浮出水面。如果,有人站出来告诉她,教她以“真诚”“教义”,相信周姑娘下场不会如此惋尔。 或许帮无忌画眉的人便是她了,或许她也能有一个幸福美满远离纷争的小家。《爱的教育》是一件费心又困难的事情,但确是必不可少的。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最后以我父亲常对我说的一段话作结:“孩子,我从未想要求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人生应由自己做主,但你要知道违法乱纪是不可行的。除此之外,你要学会承担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别后悔,并健康的活着,如此便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