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前溪村探访:三市交界地 莆田最高村

阿秋秋
2013-01-04 10:59:00

  在我市最高的山村——仙游县西苑乡前溪村,是怎样一种原生态的生活状态 这天,我们前往探访。

仙游前溪村探访:三市交界地 莆田最高村
仙游前溪村探访:三市交界地 莆田最高村

  前溪村位于莆田市、福州市、泉州市三地交界处,距离仙游县城65公里。从莆田市区沿莆永高速公路驱车半个多小时后,又沿着度凤线驶入山林深处。路边的山势越来越高,道路多是一些连续急弯,不时就能看到两旁的悬崖峭壁。沿途除了客运班车、村民自驾的摩托车和进山运毛竹的小货车,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其他的车辆。在经过凤山村之后,就连客运班车也没有了。

  循着仅有的一条蜿蜒山路,车子又走了大约20公里,我们终于抵达山坳里的前溪村。村子依山就势,错落而建。一座水泥桥横跨村口,底下的小溪从山间巨石缝中流下。这里环境十分静谧,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我们乘坐的汽车的引擎在山间回响,显得特别大声。两三位老人从屋里走出,好奇地站在山坡的石阶上,看着我们这群外来客。

  这时,早早等候在此的前溪村支部书记邹宗威走过来,一边向我们打招呼,一边介绍村里的情况。他手指着西边比划说,翻过这两个山头,分别就是福州市的永泰县、泉州市的德化县。整个村面积有2万多亩,平均海拔1400多米,总人口535人,下辖有2个自然村。闽中革命先驱林汝楠、黄国璋曾称这个村是“革命第一村”。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外出务工,其中有百分六七十在莆田市区经营回收废品。因附近没有学校,小孩念书都到外面乡镇、县城。他说:“平时村里就只有60多名老人,而牛有100多头,牛比人还多!”

  时值寒冬,这个最高的山村下雪吗 我们颇是好奇。邹宗威说,村里倒是多有结冰,但下雪的天气还是比较少,而且雪一个小时左右就融化了。

  随后,我们拾阶而上,寻访这些留守老人。山坡上大多是黑瓦土墙的两层老房子。山势落差大,房子都是互相挨着建。村民出入走石阶,许多地方的阶梯只有一人宽,石头砌得高低不平,爬上爬下得十分小心。因为平地有限,有的人家把厕所建在自家院外,用几块木板搭起一个带门的小单间,地板中间空出一段,悬空架在羊肠小道边,看着简陋又惊险。

  在许多屋子外,支起大大小小的白色卫星信号接收锅。村民介绍,看电视是不少老人平时最大的消遣,但是这里的有线电视线路在夏天经常被山洪冲毁而发生故障,他们为了看电视就自己加装卫星电视。这时,我们的同事刚好打来电话,他说他已打了好几个电话了,现在才接通。这里的手机信号很不稳定,而且很微弱,不时得拿着手机找信号,通话断断续续的,要很费劲才能把事情说清。

  一路上,许多房子都大门紧闭,院里长满杂草,藤蔓爬到窗户上(图①)。但有住人的房子,都是“夜不闭户”,虚掩着门。在半山的一块小平地上,我们看到一位老人正拿着小铁罐喂鸡(图②)。打招呼后,他热心地邀请我们进屋坐坐。一番交谈,这位叫邹祖涉的老人说,他今年72岁,5个孩子都走出大山,在外面工作生活。老伴去世,自己一人独居。

  邹祖涉告诉我们,他儿子每年冬至扫墓、春节等节日时,都会回来看他。他自己隔一段时间会去在龙华镇工作的孩子家里住,但不想给孩子添麻烦,还是想回村,感觉比较习惯。他白天上山去竹林除草,其他时间就养鸡种菜自己吃,还养了两头牛补贴家用。没事的时候,就找邻居几个老人聊天、打牌,消磨时间。

  “自己干了半辈子,把孩子养大,盖了一栋房子。”邹祖涉自豪地说,原本家里穷只有两个房间。十几年前,他咬牙用积蓄盖了一栋新房,一共有7个房间。如今每次节日,几个孩子同时回来都有地方可以睡。现在除了他的那间卧室,其他的屋子平时都锁起来。

  “在村里就是交通不方便,买个东西都得托外出的村民帮忙带,如果要剪个头发得花100元。”邹祖涉解释说,因为村里没有理发店,剪头发得坐摩托车到凤顶村,来回车费要80元,加上午餐和理发费,一共就得花近百元。剪头发不算什么,最怕就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得看医生,那才真的很麻烦,幸好自己身体不错。

  邹祖涉乐呵呵地说,村后边就是海拔1803米、莆田最高的山峰石谷解五雷山,那些进村的旅行者爬2个多小时才能到山顶,他只要一个多小时。

  话说完,邹祖涉就起身去厨房,把自己吃早饭用的一个碗洗了,准备做午饭(图③)。他说:“自己住,吃饭就马虎应付。”

  厨房里摆设简单,柜子里也没有多少食物。和村里许多人家一样,邹祖涉家也还在用火灶,一旁墙角边堆着劈好的竹片和树枝当柴火。

  从邹祖涉家告辞离开,我们碰到了76岁的留守老人邹宗琼。他说,他有3个儿子,大儿子在莆田南门打工,二儿子去新加坡做劳务了,三儿子在贵州经营加油站。他一年才出村一两次,村里88岁高龄的苏玉利已经好多年都没出村了。过去,出村要沿着溪底走,去县城来回得三四天。前几年在上级的支持下,终于通上了水泥路,许多年轻人因此都走出山门出外打拼去了。

  我们还在路上遇到75岁的留守老人邹大妹。他拄着拐杖在妻子黄美英的搀扶下准备回家。他向我们说起,他的两个儿子10多年前就去城里头做废品回收,都没有空回来。他们夫妻俩平时就吃些自己种的米和蔬菜。我们问老人为何不去外边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邹大妹老人说道,他儿子一家人生活也很辛苦,自己腿脚不便,过去会给他们添麻烦。老夫老妻在村里能过得去,也就这样了。

  不想给儿孙添麻烦,邹大妹这番话,也成为我们这一天走访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数小时后,我们如同来时,匆匆离开这个宁静的山村。再次看到沿途的崇山峻岭,不禁思索,在外来客的眼中,前溪村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旅游度假胜地,或是一个避世的桃花源。对留守在这里的老人而言,尽管山高路遥,生活不便,儿孙不在身旁,可前溪村却依旧是他们寄托一辈子的地方。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