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慈善要像玻璃一样透明

食不在来
2012-02-08 18:51:12
曹德旺
曹德旺

  本刊记者/刘子倩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他是中国的玻璃大王,但让他蜚声国内的是他一笔笔流向贫困地区的善款。从玉树地震捐款一亿元,到今年史上最为“苛刻”的慈善,再到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赠的35亿巨款,慈善与曹德旺的名字从未离开公众的视线。

  作为公益类人物,曹德旺的2011年也非比寻常。他是多事之秋的中国慈善不多的亮点,他的标本意义更在于他对中国慈善的信心和作为慈善探路者的睿智和勇气。他用自己的行动寻找着属于中国慈善的春天。

  2011年做得最漂亮的事

  早上八点,见到曹德旺时,他刚刚在办公室接受完一家媒体的采访。甫一落座,助手便提醒记者,后面还有一家电视台。一个早上,曹德旺要“遭受”四家媒体的“轰炸”,这还不算在门外排队等待的各界人士,其中不乏踏破门槛的“化缘”者。

  面对不胜其烦的琐事,已65岁的曹德旺早已泰然处之,可一旦涉及慈善问题,他仍谨小慎微,唯恐出现纰漏。

  2011年,对于曹德旺甚至中国慈善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今年5月5日,由他发起的“河仁慈善基金会”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以捐赠股票形式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基金会。曹德旺将曹氏家族持有的3亿股福耀集团的股份捐赠给该基金会,过户当天,价值人民币35.49亿元。这让该基金会成为目前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会,并开创了中国基金会资金注入方式、运作模式和管理规则等多个第一。

  基金会成立之时,他就向外界表示将适时退出,交由专人管理。4个月后,他与儿子曹晖以及福耀集团财务主管全身而退,速度之快让人始料未及。

  公众和媒体还在迷惑甚至惋惜时,曹德旺却颇为得意。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他2011年做得最为漂亮的一件事。

  “为什么要退出 因为钱被他们拿走了,让他们自己去做好了。”曹德旺半开玩笑地说。

  退出是曹德旺的初衷。在他看来,只有让专业人士管理基金会才会良性发展。当然,他的退出也有条件——必须严格按照基金会的制度运作。曹德旺曾说,他不相信任何人,包括他自己,只相信制度。

  这位制度的笃信者花了四五个月时间制订基金会的管理办法,多次邀请专业人士提出修改意见,才放心地交出了“兵权”。“制度建立起来后就不能像老太婆一样不放手,那样做就不好玩了。”曹德旺说,除非出现重大问题,否则他不会干预基金会的工作。

  其实,河仁慈善基金会的成立过程颇为曲折。2009年2月,曹德旺就在公开场合表达了捐赠股票成立基金会的想法。两个月后,他向民政部递交了书面申请,但按照目前的管理条例,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一系列的体制屏障反而让这位“中国首善”的信念更为坚定。“政治局常委们都注意到我了。高层一直重视,开了N次会。”曹德旺说。

  曾在福建任职的诸位政治局常委,当年都曾到福耀集团参观,对于曹德旺本人,也并不陌生。2010年6月,曹德旺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自此,基金会的运作驶上了快车道。

  最近,曹德旺考察了美国的基金会,他终于理解了政府在基金会审批上的苦衷:“他们大的基金会都有政治主张,这和我们的国情不吻合。慈善基金会是帮助弱势群体,而不是让社会变得动荡。”

  慈善原动力

  对于社会的动荡,这位花甲老人印象深刻。他出生那年,国共两军激战正酣,等到长身体时,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曹家本是大家族,父亲曹河仁曾是上海永安百货的股东,后来家道中落,9岁才上小学的曹德旺,14岁就辍学回家放牛了。他还记着小时候家里锅盖都揭不开的情景,一粒花生掉到地上都会遭到孩子们的疯抢,为了糊口,家里还曾用花生壳磨的粉做馒头。

  青年曹德旺倒过烟丝,贩过水果,后来到福清县(现福清市)高山镇一家玻璃厂干起了业务员,推销水表玻璃。1983年,曹德旺把这家亏损的厂子承包下来,当年就挣了几万元。在那个“万元户”的年代,曹德旺成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这一年曹德旺仅37岁。

  口袋鼓起来后,曹德旺这一年还做了件大事。他的小学班主任找到他,希望帮母校换些桌椅。曹德旺一口气把学校所有的桌椅全换了,花了两千多元。这也成为曹德旺慈善事业的开端。不过,在曹德旺心中,慈善并不一定是捐款捐物,做件好事也算是慈善。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很小就信了佛,常跟母亲到寺庙中跪拜祈福。“慈善是宗教的衍生品,宗教是我从事慈善的原动力,这对我来说是根深蒂固的。”曹德旺说。

  随后,曹德旺认准了汽车玻璃巨大市场商机,并于1987年成立了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在曹德旺的经营下,福耀玻璃开始了一段从注册资金200多万的小厂成长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企业的传奇。

  “我连一盒月饼都没有送过”

  福耀集团监事会主席林厚潭把曹德旺的成功归结为善用才、善断事。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福耀集团成立之初曾与上海耀华玻璃厂合作,为了将其总工程师留在福耀,曹德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让这位上海的大家闺秀留在了穷乡僻壤。曹德旺甚至向这位总工程师承诺,你上山(去世),我都负责到底,还赠送了价值几十万的股票以示感谢。

  不过,在75岁的林厚潭看来,曹德旺也很独断。他会倾听多方意见,可他只要拿定主意,任何人都无法再影响他,包括他曾经担任福建省副省长的胞兄。

  “做企业有时需要这种霸气。”福建中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平山评价曹德旺就四个字——好为人师。刘平山曾是石狮市副市长,后下海经商。2004年,他想收购一家汽配厂,可并不在行,于是想找当时并不熟络的曹德旺参谋一下。曹德旺二话没说,亲自到厂查看,还给刘平山的企业培训,令刘平山颇为感动。

  但曹德旺也曾让刘平山难堪。刘曾做过玻璃包装板生意,下属找到曹谈合作,曹德旺立马给出一个砍掉水分的价格。下属回来抱怨:老曹的钱太难挣了。

  老曹的钱难挣在福建是出了名的。刘平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银行的人抱怨说,曹德旺的贷款利息是最难谈妥的。“他是把铁算盘挂在胸前,神仙都难挣他的钱。”刘平山笑言。

  可让刘平山惊讶的是,如此吝啬的老曹在慈善事业上却一掷千金,毫不眨眼。当然,他也延续了“斤斤计较”的传统。

  2010年5月4日,曹德旺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捐赠协议,向西南五省区市旱灾区贫困农户捐赠2亿元善款,但要求中国扶贫基金会必须在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以每户2000元的标准发放到滇、桂、渝、黔、川五省区市的近10万农户手中,而且管理费不能超过3%,差错率不得超过1%,超出部分按30倍赔偿。这曾被称为“史上最苛刻的慈善”。最终,中国扶贫基金会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善款发放。

  捐助,就免不了和政府打交道。对于政商关系,曹德旺有自己的处事之道。他与房地产商王石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两位在公开场合表示从未向官员行贿的企业家。“我连一盒月饼都没有送过。”曹德旺说。

  不过,曹德旺也向《中国新闻周刊》坦承他的幸运:福耀还是小企业时,官场风气还没有那么坏,待到世风日下时,他已做大做强。“我做的玻璃,他们不会做;做出来也不在你管辖区里卖。”曹德旺说这也是他不求人的原因之一。他说,只要老曹不高兴,就会与官员吵架,还说他最受不了连篇累牍的官话和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

  曹德旺为“不合时宜的做法”举了个例子:他曾为某地公益项目捐了几亿元,并找到一家施工单位谈妥了价格。可当地政府希望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决定施工方。曹同意,但同时提出招标价格不能高于他之前已谈妥的价格。这个要求让本想从中渔利的当地政府骑虎难下,以至于这个公益项目仍在搁置之中。

  率性的曹德旺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在“西南大旱捐赠”总结会上,某位慈善专家发言,称曹的要求较为苛刻,曹德旺便当场与他辩论。“专家是读出来的,企业家是干出来的。”曹德旺事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位靠打拼出来的企业家与其他企业家的打拼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诸多企业向房地产、矿山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时,曹德旺却始终如一地坚守汽车玻璃的阵地。“人不能有贪心,一心一意干好一件事很不容易。”

  曹德旺举例说,2001年经济危机时,地方财政紧张向他借钱,以5年8000万的价格将福清市至宏路镇的公路收费权承包给他。从2003年正式接手,仅用了两年半时间,曹德旺就收回了成本,但他却建议把收费站拆掉。2006年,收费站最终拆除,若按合同,曹德旺收费可以收到2008年。曹德旺算过,如果不拆,可能已赚一两亿,但最终埋单的是老百姓。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