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乡村医生陈清华:我的诊室升了级
福建日报1月9日报道(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王华耀 文/图) 5日,建宁县伊家乡笔架村。 细雨伴着寒风,让人直打哆嗦。在村卫生所里,却是一派暖意:诊疗室、药房、处置室窗明几净,输液的病人一边看着电视,一边享受着电热风扇,寒冷被隔绝在屋外。 三明乡村医生陈清华:我的诊室升了级 刚刚过去的2012年,对村医陈清华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陈清华2000年从三明卫校毕业,考取了乡村医生执业证。因为村里没卫生诊疗室,十来年,乡亲们看病都上她家。直到去年初,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完成,她才搬到了新建的卫生所里。 卫生所更宽敞、更亮堂,更让她高兴的是医疗设备也更齐全了。 去年底的一天夜里,有个村民摔伤了,被送到诊所。幸好没骨折,只是腿上的外伤需缝合。如果在以前,陈清华家里是做不了这样的缝合的,不是没技术,而是没器械,又达不到无菌操作要求。 不过,去年进行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时,血管钳、缝合针、持针器,包括医用的消毒高压锅等,都配齐了。不仅如此,为保证一些急危病人能顺利送达上一级医院,卫生所还配备了小型的氧气瓶和简易的担架。 正说着,有村民来买药。一包某品牌的儿童感冒药,售价6.8元,而在去年8月以前,陈清华要卖8元钱。 “这是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带来的效果。”陈清华算了一笔账,她一年药品用量大约在2万元左右,原先药品加成15%,这块收入在3000多元。去年8月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后,药品加成取消了,群众按药品进价买药,由此造成的村医损失,由政府补贴。 “去年,真是喜事连连。”卫生部门还在全力推进村级卫生所信息化建设,去年宽带线已接到卫生所内,今年内,还将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实现信息化管理。 ★新年期盼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乡村医生的待遇能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希望国家再出台一些好政策:一方面,加大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让专家多进村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群众的医疗惠民力度,让他们在家门口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