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紫山村有机茶园喷灌工程

食不在来
2012-02-12 16:53:39

  福州新闻网讯 对于永泰县洑口乡紫山村的村民来说,1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村里的有机茶园喷灌工程竣工,过几天将进行引水试喷,届时将全面解决茶园的灌溉缺水问题。
  事情还要从去年的9月16日说起,杨岳书记上任伊始,就赴永泰最偏远的老区基点村——紫山村调研,访贫问苦。在得知紫山村有机茶园的喷灌工程建设存在资金缺口时,现场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在市、县、乡三级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设资金很快到位,喷灌工程随即上马,经过近5个月的紧张施工,喷灌工程竣工。
  “代向老区乡亲问好,祝福洑口紫山腾飞。”杨岳书记对于紫山村的建设发展始终牵挂在心,并在春节前夕专门作出批示,向洑口乡、紫山村送上了美好的祝愿。
  (福州日报记者组)

村民李国来精心培育茶苗


  核心提示:
  这里是一个绿色的生态世界,层层叠叠的梯田,参天耸立的古木,飘渺蒸腾的云雾,充满着神秘的气息;这里又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中共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曾在这里战斗过,不少先烈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这里就是有着“世外桃源”美称的永泰县洑口乡紫山村。
  这里曾因闭塞落后,人迹罕至,成为永泰最偏远的一个村落。穷则思变!紫山人发扬革命老区精神,用勤劳智慧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筹资修路、建设生态茶园、开发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特色产业……2月10日至11日,本报新春走基层记者走进紫山村,蹲田头、访农户,夜宿农家零距离感受村民的梦想,见证紫山振翅腾飞的历程。

  紫山村民多壮志 敢叫车轮上紫山
  ——记者夜访紫山村共话致富“路”
  2月10日下午2点,记者一行从福州市区出发。到达洑口乡政府所在地,早已暮色沉沉。当晚8点,记者跟随洑口乡政府工作人员前往紫山村。随行的乡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紫山村是永泰海拔最高的一个行政村,终年云雾飘渺,远望似有一股紫气升腾。正所谓“日照香炉生紫烟”,因此有了“紫山”的名号。也因曾经这里的居民善用盛产的竹子制浆造纸,“纸”谐音“紫”,讨个吉祥,称为“紫山”。

300多亩的茶园喷灌管道


  虽然距洑口乡政府不足20公里,两地海拔高度却相差700多米。“紫山村的海拔高度已近900米,要不是通了水泥路,这么晚了根本不敢开车带你们上紫山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果不其然,车行至半山腰,雾气渐浓,能见度不足3米,且不到10米就会出现一个弯道。 “即便熟悉这里的路况,车速也要控制在时速20公里以内。”司机许师傅说。
  不到20公里的路程,车程却花了65分钟,记者一行终于到达目的地——紫山村。此时的紫山村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竹林风声阵阵,山涧泉水淙淙。不远处,两束手电射出的微光逐渐向大家靠近,紫山村党支部书记杨世华前来迎来记者。

  走进杨世华家里,客厅里的八仙桌上早已摆好了一套茶具。“这是我们紫山村产的明前茶,来尝一尝。”杨世华热情招呼。记者同几位村民围着桌子坐下,伴着阵阵茶香,大家的话匣子渐渐打开了。
  “这条路已经好很多了。要是四五年前,你们还能在这个时候赶到村里来 ”杨世华啜了一口茶,对记者说道,原来只要天一黑下来,紫山村基本就“与世隔绝”了。路况太差,车根本开不上来。
  “说得没错,村里道路的变迁,我最有感受。”坐在一旁、86岁的杨龙枝老人插了一句。
  “1994年以前,一条宽不足半米、由石头垒成的小道是村里连接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杨龙枝说,当时村里的物资运输都靠肩挑手提,家家户户的劳动力几乎都兼着挑夫的活儿。“上山8公里的山路,徒步要一个半小时,要是挑上东西,最快也要3个小时才能走完。村里盛产毛竹,因为运不出去,最后都被当做柴禾烧掉了。”
  绝地拼搏,敢为逢生。1994年,紫山村村民在村“两委”的带动下,自筹资金50余万元,修起了上山路。作为革命老区儿女,村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一锄头、一铁锹挖路,前后花了2年时间,终于修通了一条长13.8公里、宽3米的机耕路。这个永泰县最偏远的小山村终于结束了不通车的历史。“紫山村民多壮志,敢叫车轮上紫山。”路修通后,一户村民家中贴出的这副春联,真实道出了村民心中的自豪劲儿。
  “2007年,上级部门拨款400多万元,帮助我们将原先的机耕路改造成水泥路,路面宽度由原先的3米变成了4.5米。”一旁的杨世华接着说,自从水泥路通了之后,紫山村“与世隔绝”的面貌开始有了改变,村里的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光是毛竹种植面积就扩大到近3000亩,每年能给村里增加10万元收入。
  “村里还要修路。”杨世华说,现在的路还是太窄、太弯了。特别是晚上,车子上来仍很不方便。村里正在想方设法,筹集更多的资金,对现有的道路进行截弯取直,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到紫山,紫山村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引来山泉水 灌得生态园
  今年47岁的李国来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去年9月16日这天,这是他创办的紫山天茗生态茶园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就在这一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来到紫山村调研,当得知茶园的喷灌工程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时,杨岳当即拍板要予以解决。很快,市财政30万元到位了,县里的15万元农机补贴到位了,紫山村所在的洑口乡也为茶园争取到了8万元贴息贷款。李国来说,有了这53万元的救急资金,加上自己筹措的30多万元,茶园的喷灌工程就上马了。
  11日上午,在当地村干部的指引下,记者冒着霏霏细雨,走进紫山天茗生态茶园。在海拔近900米一个叫苦竹坪的地方,只见梯田状的茶园之间,一条条水管密布在田垄上,每隔6米就有一个与平行水管呈90度直角竖起的喷水管,田垄里种植的是一排排30厘米高的茶苗。站在半山腰放眼望去,占地300多亩的茶园遍布水管。爬上海拔1200米的紫山顶峰,刚抹上水泥的9个巨大的蓄水池印入眼帘。一个现代化的水利喷灌网络已粗具规模。

建设茶园喷灌工程


  李国来告诉记者,喷灌工程共投入80多万元,目前已接近尾声。水源从3公里以外的一个高海拔山头引过来,蓄在9个蓄水池里,其中最大的一个蓄水池能蓄下100吨以上的山泉水,其余都能蓄70吨以上。茶园面积300多亩,真正布管面积超过460亩,共有20000多个喷头。“保守估算,茶园光铺设的水管总长度就超过150公里,相当于紫山村到福州的距离。”
  站在山上放眼望去,山林茂密,郁郁葱葱。随行的村干部说,紫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2%。加上地处近1000米的高海拔地带,常年云雾缭绕。这些良好的生态条件为红茶种植提供了优越的场地。
  李国来是一位转业军人,之前在武夷山经营红茶,对红茶种植有一定的经验。他告诉记者,从2009年底开始,他共投入140多万元引进优良红茶品种,建设有机茶园。这个茶园目前是福州地区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也是福州市首家引进武夷山优良红茶品种的茶场,300多亩茶园共种植了90多万株优质茶苗,其中40多万株是最好的品种“金牡丹”。
  李国来告诉记者,去年杨岳书记来茶园调研时对他说,武夷山有“正山小种”,紫山也可以开发“紫山小种”,这让他非常激动。
  “喷灌工程的建成将为有机茶园早日产出优质红茶助一臂之力。”李国来说,再过几天等蓄水池的水泥凝固后,就准备拉闸引水试喷灌。如果一切顺利,下一步就要把目前裸露在地表的排水管埋进已挖好的土沟里。这样,历时近5个月的喷灌工程就算大功告成了。到那时,茶园灌溉缺水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关于茶园未来的发展规划,李国来早已胸有成竹。他告诉记者,生态茶园建设将分三期进行,目前第一期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2014年上半年就可以陆续采摘,计划把茶叶销往海外市场。“未来我预计投入500多万元,建设600余亩的有机茶园,消化村里一部分闲置劳动力,带领更多的村民共同富裕。”

  村中有“宝贝” 宾客自然来
  ——紫山村“念”响生态旅游经
  驱车在大樟溪畔的盘山公路上,但见舒缓流淌的河水,晶莹秀澈,映照着早春的光芒;两边田野里,绿苗茁壮,一派勃勃生机。
  “大家帮忙参谋参谋,看看我们紫山有没有发展旅游的潜质 ”一到村部,紫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新厚就问起记者。紧接着,杨新厚迫不及待地向记者“数”起村中的“宝贝”来。
  “紫山四季有景,无论风光还是气候都很宜人。”杨新厚显自豪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