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豆瓣7.9好看吗 《芳华》原著小说结局是什么
推迟了两个半月,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也终于和广大网友见面了,作为一部旧时代背景的电影,可能给予我们的视觉冲击没有那么强烈,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却给了我们非常丰富的思考,不过这部电影改编自小说,那么在小说上又有哪些改动呢? 如果说指向年轻群体的“文艺青春片”的市场潮流暂退,那么电影《芳华》未尝不是面向40、50后的怀旧青春。电影有限叙事能力注定了它的情节不会有原著丰富,但它的留白可以隐现许多独到的意图。严歌苓的原著小说《芳华》端出了丰富却残酷得多的人物和现实,其中时代之变迁和人性的牵绊力透纸背。电影和小说的双重线索之间产生碰撞回响,勾勒出文学对现代中国之精妙阐发。 《芳华》 何小萍在原著中名叫“何小嫚”。在小说里,她的成长经历使她养成了典型的“缺爱”人格:父亲在“反右倾”中被打倒,众叛亲离中“畏罪”自杀。小嫚随母亲改嫁而进入当厅长的继父家,成为继父家庭和弄堂四邻眼中的“拖油瓶”。这段童年在小说中是浓墨重彩的——饺子只能吃碎的,衣服只能穿旧的,被整个家庭排挤;甚至在有了弟弟妹妹后,连母亲也对她日渐疏远。只有在重感冒到发烧的时候,她才会得到珍贵的母爱和拥抱。在其他人很富足,只有她缺食少衣的家庭环境里,她只有故意生病才能获得关爱,而这为之后她扮演“小战士”时偷偷调换体温计装病的剧情埋下伏笔。在电影中,何小萍装病不想上台演出,完全是出于对文工团群体的彻底失望和排斥;而在小说中,何小嫚是为了沉浸在文工团战友的关爱中,期待这种关爱能一直延续。这一瞬,她的长年缺爱仿佛得到了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