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龙吟司马懿“算死”诸葛亮 真实历史他有这么厉害吗?

娱乐达人
2017-12-21 15:02:14

最近,热播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终于迎来了历史性悲剧的一幕:秋风五丈原。这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诸葛亮兵锋所指,曹魏上下严阵以待,颤栗不安。

最后一次,司马懿如临大敌,战战兢兢,但也进一步将军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这最后一次“虎啸龙吟”的对决,以“卧龙”亡逝而“冢虎”全胜为结局。诸葛亮最终没有完成收复中原的大业,司马懿却成为三国最大的赢家。可以说,“六出祁山”这一场三国后期最惊心动魄的大战,既是诸葛亮施展平生抱负的雄心之战,也是司马懿将星升起的机遇之战。

然而,电视剧从司马懿的角度出发,却有意抬高了司马懿的战绩和光辉。在历史上真实的“六出祁山”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又是怎么样的呢?

事实上,这一阶段的历史,只有六次魏蜀大战,却没有“六出祁山”。诸葛亮北伐五次,只有其中的第一次和第四次到达了祁山(今甘肃礼县),这中间还有一次,是魏国大举攻打蜀国。

公元227年,魏明帝曹叡刚刚登上帝位的第二年,蜀汉在诸葛亮的领导下,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北伐大业的前提准备。不仅吴蜀联盟重新缔结,而且还讨平了南中。外援和后患都得到解决后,诸葛亮写下千古名篇《出师表》,秣马厉兵,出师北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蜀国从汉中攻魏的道路共有五条,自东而西,分别是子午道、傥洛道、褒斜道、陈仓道,还有一条,从沔阳沿汉水北上,经略阳,出武都,入雍州,抵达祁山,这就是陇西大道,是诸葛亮最常走的一条路线。

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边联络新城孟达,谈招降;一边遣赵云为疑兵,出斜谷,攻郿城(今郿县北);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进发,一举收复天水、南安、安定诸郡,魏廷大震。

可惜的是,司马懿急行千里,以奔雷之势拿下了新城,擒杀了孟达。赵云虽成功将曹真的军队暂时拖住,但诸葛亮自己这方面却出现了重大纰漏,被视为接班人的马谡,负责驻守战略要道街亭,却被魏国“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颌击破。诸葛亮为避免与魏国过早决战,选择了暂且退兵。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当年年末,诸葛又一次起兵,开启了第二次北伐。这一次走的是陈仓道,无奈陈仓守将郝昭防御力极为顽强,诸葛亮虽全力攻打,昼夜连攻二十余日却始终不能下。随后曹魏援军赶到,诸葛亮退去,第二次北伐又是无功而返。

公元229年春天,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这一次诸葛亮改走陇西大道,攻取武都、阴平两郡,击退雍州刺史郭淮部之后,率军退去。第三次北伐小胜即止。

这三次北伐,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连续发生。而此时的司马懿,除了第一次北伐时,以闪击战迅速拿下新城后,便再无作为。剧中司马懿拿下新城后,又率军赶去长安,甚至挂帅主持街亭之战,与诸葛亮空城对话等等,都出于演义。

公元230年,第四次魏蜀大战爆发。这一次,魏攻蜀。司马懿率领一军走西城,张颌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三路并发,齐攻汉中。不过,这是一次虎头蛇尾的军事行动,因为路遇大雨三十天(在剧中成为司马懿迁延不进的理由),魏军没到汉中就撤退了。此后不久,西线主帅曹真便病逝了,曹氏第二代能当大仁的宗亲将领凋零殆尽,司马懿这才正式接任成为西线主帅。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第五次魏蜀战争)。这一次,司马懿终于来到了诸葛亮的面前。然而,与诸葛亮正面对抗的结果,是真正的大败。司马懿的雍凉主力被重创不说,还被诸葛亮抢先割走了魏地的小麦。

大败之后又断粮,司马懿已经真正走到了全线奔溃的边缘(剧中为抬高司马懿将这一战故意弱化为无损大局的一次小败)。无奈,一封来自后方的告急书将诸葛亮召回(事后查明是李严谎报军情),否则这一次,魏国的西线将很可能被诸葛亮击溃。

公元234年,历史终于走到了五丈原。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舍弃了常走的陇西大道,转而出褒斜道,这是司马懿和诸葛亮最后一次狭路相逢。

这一次司马懿学乖了,坚决固守,坚决避免和诸葛亮决战。

当年八月,忧劳一生的诸葛亮病逝,波澜壮阔的北伐战争落下了历史帷幕。

纵观司马懿在这“六出祁山”中的战绩,只有拿下孟达一战稍可称道,此后与诸葛亮对决,便一败涂地,从此龟缩不出。要说谋国,诸葛亮经略蜀汉,鞠躬尽瘁而死;司马懿谋私擅权,子孙篡取曹魏天下。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这头“冢虎”和 “卧龙”的水平和操守又岂是在同一层次上面?历史没有虎啸龙吟,只有卧龙先生。

来源: 八卦历史课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