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罗城城墙遗址证明三坊七巷格局形成于唐宋(组图)

食不在来
2012-02-15 14:47:42
  罗城遗址现场
  罗城遗址现场
  罗城遗址现场罗城遗址现场
  罗城遗址现场罗城遗址现场

  相关阅读:三坊七巷格局形成于唐宋

  唐代罗城遗址和城墙附近找到的宋代房基、巷路提供有力佐证有专家推断,当时的三坊七巷商业格局跟威尼斯差不多

  □本报记者刘晓霞/文柳涛/图

  唐代罗城城墙遗址的发现,以及在考古现场找到的宋代房基和巷路,为另一个历史问题找到了最有力的证据:三坊七巷格局形成于唐宋。前日,这也得到了专家们的论证。

  作为福州城市文化遗产的瑰宝,三坊七巷正准备申请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考古结果的出炉,无疑能为申遗再添一实证。同时,现场有专家认为,根据现在的考古出土的巷路、井等遗迹推测,当时三坊七巷的商业格局跟意大利威尼斯类似——前面是店面,后面为作坊。

  此前未有任何考古发现证明三坊七巷格局形成于唐宋

  对于三坊七巷一直有个重要说法:唐宋的格局、明清的建筑。也就是说,坊巷格局的形成是从唐宋时期开始的,现存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

  但此前并未有任何考古发现能证明三坊七巷的格局形成于唐宋。

  不过,所有讲三坊七巷历史的书籍都会说到,公元879年,也就是大唐乾符六年,写出过“满城尽带黄金甲”诗句的黄巢带着他那所向无敌的十万大军南下,来到了福州城。黄巢入城后,到处放火,杀人如麻。唯独经过时任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时下令:这是位大学者,大家要把所举的火把灭了再从他门前过去。不仅如此,他还在巷口贴了一张安民告示,让百姓不要害怕、惊慌。这个故事也就成了安民巷名字的由来,记录到志书中。

  此后专家们根据这一故事发生的时间来推测,三坊七巷在唐代已经形成,至少当时有个安民巷。

  但这是个不靠谱的故事。福建省博物院副研究员高健斌分析,黄璞是在891年才中了进士,又过了3年后才任崇文馆校书郎。也就是说,黄巢到福州的时候,黄璞才只是一个28岁的书生。其次,直到22年后的901年,王审知修建罗城时,随着城市的南扩,三坊七巷地区才第一次被包围在城区里头,这里当时只相当于现在的“城乡接合部”。他认为,黄璞这个书生,还住在城乡接合部里,他的名声不可能传播到远在山东的黄巢耳朵里,还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挖出宋代的房基至少证明三坊七巷格局形成于宋

  历史故事不靠谱,但三坊七巷格局形成于唐宋在这次的考古挖掘中找到了印证。

  在考古现场,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条宋代的巷路,两旁还有比较对称的房屋地基。这基本断定三坊七巷的格局出现于宋代。

  高健斌分析,公元901年,王审知开始修罗城时,把原先位于晋朝子城外的三坊七巷这一地块给包了进来,才把“城乡接合部”升级为“中心城区”。

  随着地位的升级,再加上黄璞的传说,唐宋时期的人们可能认为这是一块“宝地”,因此达官显贵们越发青睐这里,并带来了两个影响。

  首先,达官显贵们想入住,必然要修建房屋。根据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道山亭记》里写的:福州“麓多杰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居室钜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意思是福州这个地方,很多高大的树木,也很多能工巧匠。连下贫者所建造的房屋都要求高大、漂亮,更何况能住进三坊七巷这一城中区的达官显贵们 因此,三坊七巷这一四十多公顷的范围内遍布石板巷陌、河道古桥、牌坊宫庙、试馆祠堂、塔亭楼阁等,形成了目前的格局,也不足为奇。

  此外,由于所住的都是达官显贵,给整个坊巷带来了高雅的生活方式,在三坊七巷的试馆和宅院里有书院,还有诗社。因此这里从唐宋以来,地位日高。

  前面是店后面是作坊三坊七巷的商业格局跟威尼斯很像

  前日,在专家论证会上,对于三坊七巷的格局形成时间得到众多专家的首肯。现场还有专家提出一个观点:三坊七巷中坊的格局跟意大利威尼斯很像。

  根据考古出土,在宋代房基里有很多水井,甚至还有坩锅(炼东西的容器)、玻璃器皿等物。而所谓的坊,在唐代与市有严格的区别,市作为商业区出现,但是到了宋代打破了坊市之间的界限,“坊巷桥门以及隐辟处,俱是铺席买卖”。

  专家推测,到了宋代,三坊七巷格局中三条坊,可能已经是商业区,其中前面作为店面而存在,屋后作为作坊。这一布局,可以说是早期的城市商业格局。

  而这一布局恰巧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类似。威尼斯于公元452年兴建。八世纪为亚得里亚海贸易中心。这里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花边、刺绣等著称。手工艺人们在屋子朝向街道一侧开店,后面就作为加工作坊。

  难道宋朝时期,三坊七巷中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格局 虽然目前对此还无定论,但已经发现的宋代房基还有巷路,以及众多遗物,至少显现了这一格局的雏形,对研究以福州为代表的南方古代城市中坊巷的制度沿革,有着特殊意义。

登录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