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文化精品文物展”昨在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开展
昨日,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与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闽越遗韵——闽越文化精品文物展》在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临时展厅开幕。 本报讯(记者陈木易/文林风/图)玉带钩、铜车马器、陶鼎……100多件精品文物,将穿越2200多年的历史尘埃,向福州市民展示闽越历史遗韵。 本次展览展出了包括玉带钩、铜车马器、陶鼎、铺地砖、瓦当等100多件精品文物。这也是闽越王文化的相关文物首次在福州地区开展。该展览时间为1月25日-3月25日。有兴趣的市民均可前去免费观展,近距离接触和感受2000多年前的闽越历史。 文物来自武夷山城村闽越王城遗址 此次展出的文物来自武夷山城村闽越王城遗址。该遗址发现于1958年,1959年进行了首次发掘。经过近五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已初步探明:它是2200年前闽越王国的都城遗址。 该城依山傍水,面积有48万平方米,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庭院、宫殿、回廊、天井、水井等遗址多处,是目前国内规模、级别及保存完好度都非常高的汉代城址之一。 1981年至1985年,城内的高胡平遗址发掘出一组宫殿建筑遗址,其规模类似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体现出王者独尊的地位。 此次展出的闽越王城所使用的瓦当、空心砖、水管道、陶井圈等在制作工艺,装饰花纹上都与中原地区相似,甚至可以媲美汉长安出土的建材,而在一些细节上,又能显现南方越人的传统,匠心独运。其中,展出的瓦当,在当时不仅起庇护屋檐,防风雨侵蚀的作用;同时,又富有装饰效果,使建筑物更加绚丽辉煌。瓦当上的图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字瓦当有“万岁”、“常乐万岁”、“乐未央”、“常乐”等文字,字体为小篆,章法雄密茂美。 据介绍,当时王城的部分空间结构和建筑技术方面,都表现出当地的特色,采用了独具匠心的干栏式建筑手法。这种手法即建筑下部用木柱支撑,其上架梁,整体建筑呈现“半悬空”的状态,使空气流通以减少潮湿和避免蛇虫。 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故城遗址中还发现许多供排水管道系统的遗存,这些口径大小不同的水管道是陶制的,说明闽越城市建设中已注重供排水问题。 铁兵器:我国最长的铁矛头 此次展览还展示了闽越人使用的铁兵器:包括刀、剑、矛、匕首、箭镞等,出土文物以铁矛居多,除了一件较短外,余下皆为长矛。长矛矛头均为50厘米以上,而最长的为81.5厘米,为当时我国最长的铁矛头。 那么为何越人偏好长兵器呢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闽越人擅长水战,即当时公认的“习惯于水斗,便于用舟”,闽越国缺乏骑兵,因此城址中最常见的铁矛可能是便于在水上船战的长兵器。同时这种兵器也适合于山地作战,远距离刺杀外,还可以横向斫杀。此外,遗址城内外共出土青铜器280件。虽然大多出土时已残破,但在福建文物考古发现中均为首屈一指,在全国出土文物中也具有很高价值。 背景链接 闽越族是闽越南迁入闽与当地七闽土著发生融合而产生的一支少数民族,以福建为主要集聚地。西汉时期,中央王朝册封无诸为闽越王,建立闽越国,一时称雄东南。闽越国是福建历史上地方割政权中时间最早最长,也是最为强盛的诸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