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最后"无水村":海拔最高坐落城中心 以井为生
□选题/统筹 苏丽艳 □执行 特约撰稿 王寰 早报记者 王琼瑜 实习生 罗丽莎 (吴珊珊 设计) 没有人说得清,这两个村子到底有多长的历史。就连当地的老人,也只能依据村口那座庙宇内的石碑记载,说:“村子大约有600年的历史。” 从地图上看,这两个地方所处位置就在厦门岛的城中心。面朝热闹繁华的火车站,村子就在其“背后”的高地上,成为奇妙的城中村。200多米的海拔让它们成为岛内最高的自然村落。 这两个村子,一个叫东坪山村,一个叫东山村。 老人说,600年前,这里和山下一样,饮山泉、食井水;斗转星移,当山下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自来水时,这里却因为海拔高,始终未通水。有人因此将它们称为“无水村”。所谓无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滴水不存,而是没有合乎饮用标准的自来水。2003年“农转非”后,“村”成了“社”,“村民”成了“居民”,但这并没有改变“无水”的现状。 未通水,这里的人们只能一代代地仿效父辈,掘井采水。但日子好了,山上的水却少了,水质却变差了。井水水位越低,通水的呼声便越高。 几经努力,通往山上的自来水工程终于在去年5月开工了,这可把山上的居民乐坏了,他们就像孩童一般盼着自来水这一新鲜事物的到来。 然而,好事总是多磨。资金、技术等难题让这个本来预计于去年9月完工的“千万工程”一拖再拖,说好的当年10月通水变成了当年年底通水。去年年底时,自来水通到了社区门口,却又戛然而止。可喜的是,最新消息称,工程的收尾部分将于近期动工,力争在春节前实现部分通水。这一次,人们希望这“千万工程”能顺利完成最后一步。 东坪山社、东山社通水后,厦门便实现了岛内供水的全覆盖;这座曾经缺水的海岛城市,在通水上走在了省内乃至国内的前列。 此时,让我们共同走进厦门岛内最后的“无水村”,用文字记录这“无水”的最后时光。 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