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籍企业家、湖北闽洪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国雅
2012年元月6日晚6时许,武汉东湖之滨的楚天传媒大厦华灯璀璨、群星聚首,第十届湖北经济年度风云人物颁奖典礼正在举行,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政协主席杨松等省四套班子领导给来自全省的10位杰出企业家颁奖,其中融籍企业家,湖北闽洪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国雅备受关注。 今年39岁的林国雅,出生于海口镇东阁村。16岁创办养殖场,20多年来,他矢志不渝地坚持发展农业,2004年携500万元来到洪湖,创办了闽洪公司,短短的几年时间,闽洪公司发展成为以水产业为主导,集养殖、收购、批发、物流、市场信息、观光农业、科技农业以及旅游酒店业于一体,多元化综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他创办的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品集散中心,他倾心打造的螃蟹品牌——“洪湖清水”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据初步统计,截止2008年3月公司联合市值超过60亿元。 林国雅(左)被评为第十届湖北经济年度风云人物 生意小神童初显身手 很小的时候,国雅就显露出超出常人的商业天赋。1981年,年仅8岁的小国雅就利用课余时间,背着泡沫箱,在村子里走村窜户卖冰棒。10岁时,他开始帮家里卖雨衣,年龄稍长些,他又拉起板车卖起蜂窝煤……13岁,他骑着自行车跑生意,走遍了福清山山水水,行遍了福清的每一寸土地。 说起这段经历,林国雅感慨万千。由于家境贫寒,看到年迈的父母起早贪黑的劳作,他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钱,为父母亲减负。一个8岁的孩子,本应该是躺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纪,而他,却开始学做生意赚钱。在当时看来,这或许有些艰辛,有些心酸,而国雅却非常感谢这段岁月,让他积累了做生意的经验,还历练了他的心智,这对于他后来的发展,无疑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在父亲看来,国雅天生就是块做生意的料。9岁那年,父亲在村庄里卖雨衣,被前来选购的乡亲们团团围住,国雅则退后几步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仔细观察。一位阿姨趁父亲不注意时,拿了一件雨衣揣在怀里,又若无其事地挑起了雨衣,国雅看在眼里却没有吱声。过了一会儿,买雨衣的人渐渐少了,这位阿姨问多少钱一件,父亲说7毛,这位阿姨则拿了一件雨衣,给了父亲7毛钱。就在这时,国雅很礼貌地对这位妇女说:“阿姨,可能是您算错了,或者是您忘记了,您买了两件,您要不找找,看看有没有夹在哪里 ”妇女自知事情败露,便又拿了7毛钱匆匆离开了。发现了顾客偷东西,不失体面地让顾客意识到错误,最终把生意做成,这即便是成年人都难以做到,而当时的国雅只不过是一个9岁的孩子。 国雅还有一个本事,他做生意时,一日三餐从来就不用掏现金,而且还能做成生意,赚上几毛钱。13岁那年暑假,每天早晨,国雅装上满车雨衣就匆匆出门了,他先找一家拌面扁食店,缠着老板谈生意。“老板,您也需要雨衣,不如您买几件我的雨衣,我在您的店里吃饭,怎么样 ”不知是钦佩还是同情,这时老板总会多买几件雨衣,一算帐,店老板还得多找几毛钱给国雅。 1988年,15岁的林国雅辍学了,他开始四处寻找赚钱的机会。他想,家乡就在大海边,能不能把海鲜运到内地去卖,可当时没有好的运输工具,交通也不发达,长时间颠簸很难保证鱼虾鲜活。思来想去,他决定贩运海带到内地去卖,因为海带成本低,风险小。说干就干,于是他雇了一部车,到海边装了一车海带,穿过连绵起伏的武夷山,经过江西修水、九江,来到湖北通山,走一地卖一地,一直卖到湖北咸宁,可还有半车没有卖出去。“这样卖我得等到什么时候呀,我还要去拉货赚钱呢 ”司机不高兴了。于是国雅只好在咸宁一菜市场旁边租了一间房子,将海带卸了下来。9月的咸宁已有些寒意,一大清早,国雅就迎着凉风不停地吆喝,声音都嘶哑了。一位女老板见了,不知是心疼还是可怜,让小林拉着海带来到一家蔬菜公司,一过秤,半车海带全要了。 一车海带让他净赚了300元,这可是当年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资。攥着这笔钱,他竟然忘了这一路所吃的苦,受的罪。他给妈妈买了一双新鞋,捡了一捆旧报纸踏上了回家的火车,当年运力有限,每趟火车都挤得水泄不通。国雅一上火车就将报纸铺在桌子底下,在座位中间躺下,心里暗暗盘算起下一趟海带生意往哪儿去 后来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又倒了几车海带到江西、湖北、湖南去卖,赚了好几千块钱。贩海带都能赚钱,村里的人看出了林国雅人小主意大,不少人在做生意时向他发出邀请。 办鳗场品尝人生百味 上世纪80年代末,福清兴起了出国热,特别是出国日本打工或经商,成为当时福清人最理想的选择。日本人喜爱吃鳗鱼,于是福清渐渐又兴起了养鳗热。1989年,16岁的林国雅嗅到了商机,他约了同村的四个人,在龙田镇闻读村合伙办起了鳗鱼场。两年后,钱是越赚越多,几颗心却越走越远。19岁的林国雅无法拢住几位年长的同伴,他索性自己全资把鳗场承接了下来。紧接着他贷款600多万元收购全部资产,成了这个养鳗场的唯一老板。 这段时间,林国雅俨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戴着草帽,行走在池塘边,带着工人投放饲料,换水,打疫苗等,晚上他又在灯下啃着书本。他还高薪聘请了省渔政局退休的专家,手把手地教他们养鳗鱼。他扩大了鳗场规模,产量和收入便迅速增加。1993年,林国雅因在福清养鳗鱼带富了一村人,成为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养鳗鱼能赚大钱,一时间,村里村外懂行不懂行的人也纷纷养起了鳗鱼。养鳗鱼存活率低,于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存活率的药物“孔雀石绿”被广泛使用,但这种药物同时又会残留在鱼体内,对人体有害,大量的饲料和药物严重污染了水资源,林国雅已意识到鳗鱼养殖路走不远了。1994年下半年,他逐渐减少养殖规模,但让他始料不及的是,1995年8月,日本出台了一系列限制鳗鱼进口的政策,福清的养鳗场纷纷倒闭,他的鳗场也不得不关张了。 林国雅给工人发了最后一次工资后还贷款,可最终还是欠下了80多万元外债。有的人性急了,天天上门讨债,林国雅连家都不敢回了。这是林国雅人生中最落魄最无助的时刻,他只好带着怀孕的妻子四处打工谋生,同时在各地市场了解水产的行情。 养鳗场倒闭后,福清人纷纷改养甲鱼,当时杭州市场上,甲鱼销路出奇的好;而南京的螃蟹在福州也能卖到好价钱——瞅好这些商机后,林国雅倒腾起水产品来了。1996年春节,他从福建拉了三车甲鱼到杭州,一下子就赚了12万元。之后,什么赚钱林国雅就倒腾什么,他从武昌大东门市场买来螃蟹、泥鳅,再卖到福建,从杭州贩牛蛙到南京……东奔西走,他摸清了全国各地的水产行情和物流行情,也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小市场构建了大平台 2003年秋的一天,林国雅从江苏拉了一车螃蟹到福州卖,市场的价格却跌了一截。“这是怎么回事 才几天的功夫,价格怎么会相差这么大呢 ”原来这个市场里来了一位湖北洪湖的商贩,林国雅凑上前去想问个究竟。闲聊中,国雅得知,洪湖的螃蟹又大又好,只是洪湖人不懂得规划,螃蟹稍微大些就迫不急待地要卖出去,好东西却卖不到好价钱。 过了两天,国雅来到洪湖,他们在市区租了一间房子,一呆就是三个月。他们跑遍了洪湖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在城区的市场里了解行情,还到沙口、滨湖等渔场察看农民是如何养蟹的,并做进一步的市场调查。 八百里洪湖,因电影《洪湖赤卫队》以及歌曲《洪湖水 浪打浪》而闻名全国。洪湖烟波浩渺,清澈如洗,草长茑飞,鱼戏荷莲,生态环境十分独特,更重要的是洪湖螃蟹是纯天然,没有任何污染,而且产量也很大。而他在市场上,看到农民很无奈,常常是讲好了价钱,可货一到,商贩们脸一黑,18元一斤的蟹会压到2至3元,你卖不卖 不卖,螃蟹就死掉了,那不是血本无归,农民们哪里扛得住 林国雅欣喜若狂,他坚定地相信,一个干大事的机会来了。2004年,他在洪湖成立了闽洪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公司,投资500万元,租赁洪湖农贸市场一万多平方米场地、100个门面,作为水产品批发的“过渡”市场。 借公司开业之机,他举办了螃蟹品尝会,向全国各地新老客户发出邀请。林国雅人缘好,全国各地1000多位客户一下子齐聚洪湖。让林国雅没想到的是,20多吨滞销的水产品在几个小时内被抢购一空。洪湖优质的水产品吸引了众多商贩,更增强了林国雅在洪湖做大做好水产品市场的信心。紧接着,林国雅购买了25台大型物流配送专用卡车,花了3个月的时间,将全部滞销的水产品运往国内156个大中城市,交易额达到5.8亿元。 2008年8月,林国雅在洪湖征地150亩,投资1.2个亿,兴建了江汉平原最大的原产地水产品集散地和信息服务中心,2009年9月,市场竣工并投入使用。为了方便南来北往的商贾食宿,他又将市场附近 |